【地评线】东湖评论:深刻领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荆楚网 2022-11-09 17:01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明确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为实现中华⺠族伟⼤复兴⽽奋⽃的⾏动指南,必须⻓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与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相比,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增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共同结果。“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其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精神的特质与气象。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界定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对“两个结合”的高度凝练,内涵十分丰富,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一、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理论升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智慧,其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富有特色和魅力,是中国人观察世界、把握社会、领悟人生的精神创造和文化成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中华文化的内核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是以伟大的中国革命实践为基础创立的文化形态;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所孕育和创造的文化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富有战略远见和重大意义的时代命题,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之中的独特定位和特殊意义,把坚定文化自信置于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根本立场上加以审视,把文化自信视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他从源流趋势、内容体系、思想特质、核心理念等方面诠释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他在不同场合分别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整体把握。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通之旅。两者之所以能够相结合,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契合性和相通性,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辩证方法、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精神,海纳百川、大气包容的思想气度,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人文情怀,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可能,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被赋予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可能。

毛泽东在开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后,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命题进行改造,赋予马克思主义新义。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可离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了中华文化的养分,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在内容体系、价值理念、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中注入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元素,提出了立足中国立场、体现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价值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蕴含着中华文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提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规划,反映了中华文化“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战略思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蕴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明理念;提出的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的理论观点,彰显着中华文化“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提出的勇于自我革命的党建思想,透溢着中华文化“反求诸己、反躬自省”的思想品格;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新主张,升华了中华文化“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类关怀。这一系列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又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和中华文化沃土,闪耀着中华文化的思想智慧,浸润并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

二、彰显中国精神的特质与气象

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复兴历程,是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

中国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时代气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是这一民族精神把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起来,形成了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作为中国精神核心要素的时代精神,是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时代精神表现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埋头苦干、勇于担当。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精神表现为:守正创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开拓进取、不负人民。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内在动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牢牢把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潮流,凝练了中国精神的多维形态,揭示了中国精神的整体谱系,呈现了中国精神的演进脉络,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容。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提炼及阐释为中国精神的精神谱系中增加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是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孕育和升华的精神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同时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升华。他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诸多具体典型样态:既有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英雄模范群体为代表的精神样态,又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以特别典型区域所凝结的精神样态,还有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彰显的精神样态。这一系列的精神,是纵贯历史时空的中国精神的鲜明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时代精神,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

三、引领时代的伟大思想旗帜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时代精华是指引领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成果。“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指的是重大理论创新形成的能够引领时代的思想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新时代,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赓续传承与弘扬光大;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时代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是现代世界体系和全球格局的重大变化,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变革。一方面,世界之变作用于中国之变,另一方面,中国之变又深刻影响世界之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时代呼唤正解,人类需要答案。

德国思想家黑格尔曾经认为,“只有具有世界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把握和抵达世界精神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获得关于世界的绝对真理。”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中国的发展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世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超大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经济体量、优越的制度体系以及光明的发展前景,无不预示着中国的发展必将产生世界历史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为自身的巨大改变、进步和复兴,而且必将对世界体系、全球格局和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引导价值的中国理念: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理念,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知性思维和陈旧观念;提出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单边主义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对抗模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了发展动力不足、整体失序、互惠不够、环境失调等现代文明发展的普遍性难题,引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历史经验,是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根本遵循。

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助于加深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理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兴(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