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技师学院20岁的大学生邹龙龙,因操作车床剥生鸡蛋不破不漏的高超技艺,引起广泛关注。邹龙龙主攻专业是原型制作,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练习,他的专业操作精准度日臻成熟,练就了用车床剥生鸡蛋的一手绝活。在我们看来,他剥的不仅仅是生鸡蛋壳,更是年轻人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用心用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深刻实践。
弘扬工匠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昼起而作,日落无息。” 吃苦耐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年轻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一个人的目标追求能否达到预期,首先要看他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再美好的宏伟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邹龙龙为了确保切割精度,减少尺寸误差,在训练室里从早上8点半一待就是14个小时,坚持在机床上每日反复不断练习,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我们要学会吃苦、敢于吃苦,让吃苦耐劳成为毕生追求。
弘扬工匠精神,树立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道虽迩,不至不行;事虽小,不为不成”,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考工记解》中,“周人尚文采,古虽有车,至周而愈精,故一器而工聚焉。如陶器亦自古有之。舜防时,已陶渔矣,必至虞时,瓦器愈精好也。”反映的正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不断追求技艺精进的精神品格。简单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卓越品质、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含着敬业、严谨、踏实、专注、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因此,工匠精神不单单是手工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更应该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精神,我们要让精益求精成为人生习惯,成为毕生追求。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的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培育工匠精神贯穿于日常教育、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把工匠精神深深镌刻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宣传教育,进一步培育学生练就刻苦钻研、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要鼓励引导更多学生树立工匠精神,走上工匠之路,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00后男孩邹龙龙用车床剥生鸡蛋壳,正是当代青年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各行业劳动者更应坚守岗位、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二星(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