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干面、鸭脖、三鲜豆皮、面窝……不论是来武汉打卡旅游,还是在武汉工作生活,尝一尝琳琅满目的“汉味”小吃都是必不可少的体验。甚至有人说,因为一道小吃,爱上了一座城市。
“舌尖上的武汉”,不仅是不可抵挡的诱惑,更是不可轻慢的责任。传统的“汉味”小吃,突出一个“小”字,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随处可见、随处可尝,妆点了大武汉的街头巷尾。但也正因其小,部分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小吃所处的环境存在脏乱差等。因此,要维护好传统美味,还得从源头上做好监管。
为让食品安全“看得见”,让“汉味”小吃“养眼养心”,近来,武汉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指导培训,推动万松园、雪松路美食街区强化日常精细化管理,计划逐步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街区;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道群建小路启动“三小”门店升级改造,让店面整洁、亮照经营、卫生达标成为“三小”标配。环境好了、服务优了、食品安全放心了,小吃的味道更香了,品尝小吃的人也更多了。
擦亮“汉味”小吃金字招牌,让食品安全“看得见”,不是一时之举、一事之措、一人之力,而需久久为功、统筹推进、社会共治。
作为食品安全主体,“三小”经营者不仅要在硬件上改造升级,让“明厨亮灶”有用、启用、真用,通过互联网接受更广泛监督,让消费者放心。更要严格遵守商铺营业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亮照、亮责、亮承诺、亮服务,用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吸引“流动客”转为“回头客”。
作为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做好“三小”执法监管,更要着重引导支持,推动“三小”门店环境改造升级从单项工程变为示范项目,结合区域“发展气质”,加强项目指导规划,让“三小”门店拥有“既有趣、更安全”的灵魂。同时,研究发布“三小”门店运营标准,通过推动行业主体的标准化管理,让点式监管变成多维监督,让外部监管变成自我达标,让消费者既看得见安全、更看得见监管。
同时,引导媒体从业人员利用直播、网络推介等多种宣传方式,重点关注“三小”门店改造升级后的新气质、新味道,将“看得见”的食品安全融入到“网红汉味小吃”的打卡宣传中去,引导社会形成共同维护“舌尖上的武汉”品牌形象的良好氛围。
“汉”味恒久远、安全永流传。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让“看得见的安全”更清晰,让“舌尖上的武汉”更有味!
来源:荆楚网
作者:谢震宇(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