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屏)近日,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Ⅱ病区李朋主任团队联合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力量,成功为一名 42 岁中青年女性患者实施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医院在可降解封堵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该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跻身省内先进行列,为区域内心脑健康守护增添了前沿医疗方案。
该患者因 “间断头痛 3 年余,加重 1 年” 入院。为明确病因,医院迅速启动 MDT 多学科会诊机制,心内科与神经内科专家团队通过颅脑 MR、经食道超声心动图(cTEE)及右心造影等系列精准检查,最终锁定头痛 “元凶”—— 卵圆孔未闭(PFO),且患者存在 “大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考虑到患者年轻,传统金属封堵器虽能闭合PFO,但作为永久性植入物,可能对后续影像学检查、生活质量等带来潜在影响。李朋主任、徐建辉主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可降解 PFO 封堵术,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开展,李朋和徐建辉凭借精湛的介入技术,经股静脉途径,将一枚可降解封堵器精准送达患者心脏卵圆孔位置,成功实现完全闭合。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即刻复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目前恢复状况良好。


封堵原理示意图
据了解,可降解 PFO 封堵术是 “介入无植入” 医疗理念的重要实践,其核心优势显著:封堵器由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制成,1-2 年内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无金属残留;规避了传统金属封堵器可能引发的过敏、血栓、炎症反应及影像学检查干扰等远期风险;尤其适配中青年女性、育龄期患者等特殊人群,避免了对未来妊娠分娩的潜在影响;随着封堵器的降解吸收,心脏房间隔将逐步恢复自然解剖结构与功能,实现生理性修复。

卵圆孔是胚胎期心脏房间隔的生理性通道,正常应在出生后5-7个月内闭合,3岁后仍未闭合则定义为PFO。约 25% 的成年人存在这一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可能成为反常栓塞的 “通道”,与不明原因顽固性偏头痛、隐源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 研究显示,40%-60% 的先兆偏头痛患者合并 PFO,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 PFO 检出率高达 40%-50%。此次可降解封堵技术的引入,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作为区域重点学科,孝感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 PFO 诊疗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已累计完成各类 PFO 封堵术 300 余例,形成成熟完善的 “筛查 - 诊断 - 治疗 - 随访” 闭环体系。正是这份扎实的技术积累,为此次新技术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