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乐图·楚游记》:荆州博物馆里,荆楚文脉在音符中苏醒

2025-11-17 18:29

当苏轼的墨滞揉进二胡沙哑的长音,当纪南城的轮廓随编钟乐声浮现——由荆州博物馆联合创作团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的全国首个文旅融合主题音乐会《知音乐图·楚游记》,已在荆州博物馆编钟厅,把这座文博殿堂变成了荆楚文化的“活态美育场”。

荆州博物馆以“让文物从展柜走向舞台”为底色:编钟厅的古雅空间成为演出主场,战国漆器展柜与《纪南城·砥砺》的编磬声共振,曾侯乙墓出土的羽调式音阶融入乐曲创作,馆内藏有的楚文化脉络更成了音乐会“楚墟新声”板块的核心灵感源。从章华台到铜绿山,荆州博物馆的考古资源,让沉睡的遗址变成了旋律里的“楚魂载体”。

音乐会由古筝青年演奏家陈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川、湖北省老年大学琵琶教师邓艳、国家二级演奏员王远昭、国家二级演奏员周思毅等主创艺术家联合创作与策划,节目与荆楚文化的底色深度结合。

整场音乐会分三大篇章:

第一部分:

• 古楚遗风:立足荆州博物馆关联的章华台、纪南城、铜绿山三大楚墟遗址,由周思毅、王远昭作曲,沧浪重奏乐团演绎《章华台·筚路》《纪南城·砥砺》《铜绿山·奋进》,把“筚路蓝缕”的楚魂精神揉进旋律。

第二部分:

• 文人雅韵:以诞生于荆楚文脉共生的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研山铭》为蓝本,由张川、周思毅、邓艳、陈银等作曲,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美育团队演绎《苏黄米三帖印象·寒食帖》《苏黄米三帖印象·松风阁》《苏黄米三帖印象·研山铭》,将书法意趣与人文香道织入每一段旋律。

第三部分:

• 荏苒哲思:陈银、周思毅作曲,慧筝乐团及陈银、杜梦、王远昭等演绎《小寒》《问道》《遇·子期》,以“三曲述三客”串联荆楚人文意趣。

在荆州博物馆的场域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美育团队带来的“文人雅韵”篇章,更落地了“人人美育,美育人人,美育浸润,培根铸魂”的理念:一方面,书法的枯润浓淡与乐器技法呼应——《寒食帖》里二胡长音摹写“破灶”笔触,《松风阁》中琵琶轮拂复刻松涛笔势;另一方面,荆州博物馆助力还原的宋代“婴香”(依《陈氏香谱》复原)、编钟纹饰拓片、三帖高仿复本,让观众在“视听嗅触”中触摸文物与书法的温度,文物不再是玻璃后的静物,而是美育的鲜活教材,更是文博资源与美育理念的共生,在文博与艺术的碰撞里让荆楚文化的“根”,扎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