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州“信访跟办员”队进行项目展示。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东 摄
全媒体记者 沈明晶 通讯员 都承华
汉江之畔,金桂飘香。10月28日至30日,湖北省首届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在襄阳这座充满侠义精神的古城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属于全省社会工作者的“业务大练兵”,也是一次展示风采、互学互鉴的专业盛会。
此次大赛由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总工会联合主办,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湖北文理学院共同承办,旨在通过竞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团结引领广大社会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湖北省社会工作领域的首届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自9月启动以来便备受关注,全省17个市州、261支队伍、783名社会工作者踊跃参与,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湖北社会工作队伍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蓬勃的活力。
经前期选拔,共有35支队伍、105名社会工作者齐聚襄阳参加复赛,围绕案例分析、项目路演、理论知识考核和项目展示等4大模块展开全方位比拼,最终来自武汉市、襄阳市、黄石市、鄂州市等地的10支代表队、30名选手进入决赛。
三天赛程紧凑而充实,选手们在各个环节中尽显风采。案例分析环节,他们沉着应对复杂情境,精准剖析问题根源,科学设计介入策略;项目路演环节,各代表队接连登场,在有限时间内清晰阐述项目理念、展示实践成果。
襄阳“愈见天使”队探索建立全周期服务链,让医患关系从隔阂走向温暖;武汉汉阳“知音”队通过“五步赋能”路径,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黄石“益同烟火”队则通过构建“五共”机制,推动商居关系从对立走向共建;鄂州社区“筑梦人”队通过引导居民自主协商,实现治理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荆州“萤火虫”代表队以关爱城乡接合部学生心理状况为切口,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干预模式,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是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诠释。
咸宁“邻聚幸福”志愿服务队通过“社企联盟+银色物业”实践,让老旧小区物业纠纷下降80%、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5%;孝感“青禾”社工联队以专业介入帮助15名困境儿童重拾生活信心;恩施“转转工”帮帮团复兴传统互助文化,引导5000名村民年互助服务超5万人次……这些扎根基层的实践,正是社会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温暖人心的真实写照。
赛场内外,真情与专业交织成歌。情景演绎《最美的格桑花》再现了湖北文理学院学子支教西藏琼结的感人故事,襄阳5名基层社会工作者深情讲述了在基层治理、新兴领域党建等工作实践中的点滴艰辛。
经激烈角逐,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阳光”队获团体一等奖,襄阳市“愈见天使”队、武汉市汉阳“知音”队和黄石“益同烟火”队获团体二等奖。
“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将不断提醒我永葆初心。”个人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阳光”队的赵丽娟难掩激动之情。评委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徐道稳教授指出,此次竞赛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赛场上,湖北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所展现出的扎实专业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令人欣喜。
截至目前,湖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已超11万人,持证社工达8.2万人,高级社会工作师36人。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正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助力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
暖心服务,专业筑梦。湖北社会工作者必以竞赛为起点,以更专业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理念,推动全省社会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在荆楚大地上持续书写服务群众、凝聚温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