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数智赋能巴东乡村振兴见实效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10-23 16:39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许文秀 通讯员付瑞勇 王敏)在巴东县野三关镇的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中南民族大学驻村工作队以数字智能技术为支点,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发生深刻变革,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面对村级事务管理效率低的困境,工作队选择瓦屋场、穿心岩等村作为试点,搭建“数字乡村”管理系统。该系统整合村务、档案、应急、民宿资源管理等模块,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分析。系统推广至全镇30个村后,事务平均处理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2分钟,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6%,村民满意度显著提高。这套系统如同一位智能管家,彻底改变了传统乡村治理模式。

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成为智能管家,也打开了民宿经济发展的新空间。过去,道子坪、穿心岩等村300余家民宿依靠口口相传招揽客源,信息化水平几乎为零。如今,“数字乡村”管理系统实现了民宿信息全覆盖,提供在线推广、预约、评价等功能。民宿线上订单占比从10%跃升至65%,游客主动评价数量从年均30条增至200余条。依托管理数据,村庄制定并推行服务标准,民宿服务标准化达标率从30%提升至85%,民宿经济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物联网技术则精准滴灌,解了水源管理之渴。瓦屋场村7个水库以往依赖人工巡查,响应调度效率低下。中南民族大学引入物联网技术,构建“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远程调节”一体化管理模式。部署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系统遇异常立即报警,水资源调度效率因此提升60%,村民用水满意度从70%增至92%。这一模式填补了该村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空白,为乡村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范式。

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阻隔,为特色产业插上翅膀。为推动巴东特色农副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中南民族大学积极参与建设巴东生活体验馆线上平台。该平台集成企业入驻、商品管理、消费券发放与对账等功能,已吸引20家以上涉农企业入驻。平台致力于打造县域一体化供应链,打通“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双向堵点。该校技术团队还协助平台运营商获批恩施州首家EDI资质,为平台合规化、规模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巴东县供销社通过该平台成功转型综合电商运营模式,服务覆盖全县40余家农村合作社。

中南民族大学在巴东县的系列实践表明,数智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能有效提升治理效能、驱动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该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为巴东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