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增长持续向好量质并进 湖北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领跑中部

湖北日报 2025-10-22 07:20

鸟瞰武汉二环北洋桥西路至二七长江大桥路段。长约2公里的二环线高架桥,与罗家港互通立交、和平大道立交、二七长江大桥临江大道上下匝道相连接,与桥下的罗家港河以及跨河桥编织成城市立体交通网,奏响都市磅礴发展乐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10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省实现生产总值44875.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这一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0.8个百分点,保持了好于同期、高于全国、大省领先、中部领跑的竞进态势,交出了一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精彩答卷,为支点建设“一年开新局”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整体性明显增强

“三驾马车”稳健奔跑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湖北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积极应对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要领域均衡增长,发展整体性明显增强。

“三驾马车”稳健奔跑——

看投资,前三季度,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特别是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7%,扣除房地产开发,增速高达11.2%,彰显了市场主体对湖北的发展信心。

看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看外贸,更是可圈可点。进出口总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大幅高于全国21.3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表现亮眼——

作为稳增长的基石,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前十大重点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电气、化工、有色行业均呈两位数增长,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七成。

被誉为制造业“聪明的大脑”和“起飞的翅膀”的服务业,齐头并进。前8个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732.36亿元,增长12.3%,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10个重点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区域发展联动共进——

汉襄宜“金三角”经济聚变带动市州竞相发展,17个市州中,GDP、工业、投资、社零额增速高于或等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分别达15个、15个、15个、9个。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有力地夯实了全省发展底盘。

发展动能加快转变

产业向“高”消费向“新”

量增质更升。湖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向“高”攀登、消费向“新”扩容、出口向“强”升级,发展动能加快转变,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创新群体持续强大,带动产业向“高”攀登——

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3%,快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8月)增长8.9%,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

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智能卫星遥感系统、全球最快磁悬浮技术、国内首款胶体量子点红外探测芯片、国内首台原子量子计算机……前三季度,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较上半年加快8.1个百分点。从脑机接口到量子产业,从高端芯片到人工智能,一系列前沿技术在湖北正快步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重塑湖北的产业面貌。

岚图汽车,大量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新车生产准备周期至少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前三季度,岚图汽车累计完成交付96992辆,同比增长85%。

朗毅的自主导航系统,让人形机器人“扔掉遥控器”,全程自主奔跑、避障、冲刺,零碰撞完成比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我省已集聚90余家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从简单地跑跳,到跳舞、打太极,不少“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出生”不到一年,就火速“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