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文颖 实习生 段峣 黄皙真 通讯员 冯磊)9月22日傍晚时分,咸宁市人民广场华灯初上,社区文化节的序幕在“厨艺大赛”的热情当中拉开,来自咸安区温泉街道万年路社区、温泉社区和黄畈社区的10位美食达人同台竞技。随后的社区才艺秀中,希望桥社区的三句半表演用市井俚语把移风易俗理念讲得明明白白,逗得台下观众笑声不断。
“社区文化节用独特魅力,打造了激发热情的‘星光场’,建设了滋养精神的‘加油站’。”咸宁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也希望更多平凡身影能绽放光彩,为社区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温暖与文明在邻里间长久传递。”
厨艺大赛活动现场
据了解,咸宁市以社区文化节文明实践活动为关键抓手,将工作阵地延伸到线上,通过政务平台、社交媒体精准捕捉居民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创新构建“线上问需、线下供给”的文化服务新模式,切实提升了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坚持精准服务,推动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将线上渠道作为倾听民意的“前端哨所”,依托政务平台、社交媒体及社区微信群等,实时收集、分析、回应群众关切,据此策划实施政策宣传、群众互动、便民服务等活动共计98个,实现“群众线上点单、实践中心线下派单”的良性互动。
围绕重要主题与节点,将线上宣传作为活动的“起跑器”。通过提前发布活动预告、线上招募参与者、发起话题互动,成功为中秋游园会、国庆快闪、重阳敬老等12场主题活动预热,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有效利用网络声浪扩大了文明实践活动的辐射面与影响力。
将长期实践与群众线上即时反馈相结合,形成“1+6”活动内容,即1场文艺演出+6个配套活动。演出节目单、活动规则流程等均通过线上渠道征集意见,让网民的建议直接塑造活动形态,确保活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坚持联合发力,加快文明实践增效赋能
树立“平台+”的线上思维,通过网络协同联动100余家共建单位、12家社会组织、20家企业等多元主体,线上对接需求与资源,创新帮扶模式,引导爱心企业在赞助之余提供特色服务,借助网络纽带推动文明实践从“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坚持“活动联办、阵地共用”原则,在盘活线下实体阵地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将其服务功能向线上延伸,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综合平台,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群众指尖可触、身边可感的精神家园。
通过线上平台高效整合共建单位的医疗、文化、法律等优质资源,精准对接社区需求,开展义诊、义剪、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累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
居民文创达人的展销作品深受欢迎
坚持共建共享,厚植文明实践幸福底色
坚持“让群众唱主角”,专门开设线上报名通道,策划开展厨艺大赛、社区才艺秀等群众参与类项目。居民自编自演才艺节目145个,参与趣味运动5000余人次,相关活动视频经由居民自发在线上传播,形成了二次创作与宣传热潮。
借鉴传统“赶集”形式,利用线上渠道提前造势,发布逛集攻略,将文艺演出、便民服务、互动游戏融为一体。理论宣传通过方言短视频、戏曲展演、情景剧等通俗形式在线上传播,实现了文明实践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奔赴”的转变。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沉浸式活动体验,引导群众从线下观众变为线上主角。线上社群的活跃与线下活动的交融,显著增进了邻里感情,形成“线上常联系、线下常欢聚”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有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截至目前,社区文化节已累计开展活动66场次,线上线下服务群众总人次突破300万,其“线上问需,线下服务”的核心模式被快速复制与推广,下辖各县市区竞相打造特色子品牌,如咸安区“文明月月行”、嘉鱼县“新风市集”等。2025年3月,全省“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咸宁举办,17个市州代表现场观摩,“咸宁经验”借助网络与实地考察双重通道,走向全省。
报名单位: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第七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活动正在报名参选阶段,欢迎省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报名。栏目组将对报名参评的案例择优刊发,推介并分享各地在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经验和做法(仅分享刊发,不作为评选依据)。
报名邮箱:2815433597@qq.com,咨询电话:027-88567717。
报名详情及下载报名表点击:“建功支点 网聚力量”!第七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