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水稻”稳稳挑起致富“金扁担”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5-10-17 13:5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通讯员 许文丽

金秋送爽,稻浪翻金。在应城市南垸良种场金黄色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这样的丰收,源于当地大力发展的“订单水稻”——这份早早签订的“产销合同”,不仅保障了粮食颗粒归仓,更让农户实现“种有所依、售有所靠”,让水稻从种到卖全程无忧。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省心多喽!”梅港村村民吴三明笑着感慨,“种子、农药都提供,什么时候施肥、打药,用量多少,都有统一标准,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技术!”

如今,“订单水稻”已实现从犁地、播种、虫害防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与标准化,通过引入“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有效扭转了传统“大水大肥”的粗放模式,既呵护了土地,又提升了产出。

这种精细化的“一条龙”服务,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更让精准、绿色、科学的现代农业理念在田间落地生根。

对于农户吴承涛而言,“订单水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心定了”。

“以前最发愁的就是销路,现在和企业签好协议,就等着收粮了,真是省心又省力!”他说。

如今,田里的稻谷还未收完,订单早已确认,这背后是“公司+农户”订单种植模式的支撑——通过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订单收购的“三统一”管理,当地将分散的农户与广阔的市场紧密联结,让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株稻穗的全周期都有指导、有保障,推动水稻生产走向标准化与规模化,彻底解决了“种出来却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实实在在的收益,是“订单水稻”最有力的价值证明。“以前种稻谷要抢水、整田,太累了,现在全种出了好庄稼,明年还想继续托管!”农户吴财金指着丰收的稻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南垸良种场参与订单稻谷种植的农户超过100户,种植面积达6000亩,辐射全场4个村。目前,6000亩稻谷正有序收割,预计总产量达420万公斤,平均亩产约700公斤。

更关键的是,订单收购价稳定在2.4元/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6元,亩产值高达1680元。这笔“安心账”,让订单农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压器”。

“订单水稻”的成功实践,像一座桥梁连通了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让农民彻底告别了“种什么、怎么卖”的迷茫。南垸良种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拓宽订单渠道,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现代农业的红利,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