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山绿促群众富 ——郧阳区深入推进“两山”转化纪略

十堰日报 2025-10-13 08:46

文/本报记者马胜江杨柳特约记者李尚菲通讯员王成图/本报记者 刘成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这一理念如春风化雨,不仅重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更指引中国大地实现从“守着绿水青山”到“收获金山银山”的深刻转型。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郧阳区始终坚守“两山”理念,在筑牢445.7万亩林地生态屏障的同时,锚定“向林要效益、以绿促增收”方向,以突破性发展林下经济为抓手,将打通森林“资源-资产-资本-财富”价值链作为核心路径,推动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价值向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化,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深化乡村全面振兴、助力支点建设贡献郧阳力量。截至2024年,全区林下经济规模已达60万亩,年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实现“绿富双赢”。

高位谋划

林下产业科学布局

郧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区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相关工作,指导编制《郧阳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5年)》。该区出台《郧阳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林下经济负面清单》《林下经济产业贷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扩油、稳菌、拓药、兴旅”发展路径。依托各乡镇地理环境与资源优势,划定“三大产业带”——在汉江沿岸布局“林药+森林旅游”复合带,在北部山区打造“林菌+林下采集”循环带,在南部丘陵发展“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立体带。

今年以来,郧阳区持续巩固国储林、国土绿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林区道路建设成果,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林下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林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森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新编制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拟争取资金2.85亿元,目前已成功入库并通过省级审核,正待国家批复。

该区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郧阳区绿色金融贷”“林下经济产业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以林木所有权、林地经营权作抵押发放贷款,并设立风险补偿金对贷款实行贴息补助。同时,对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等

6家企业给予奖补,成功引导农户将一定规模的适宜林地改造为林下种植基地,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双赢。

林下经济的稳步发展离不开优质种苗的保障,为扭转苗木长期依赖外调的局面,郧阳区多次组织开展种苗繁育行业调研,带领市场主体负责人赴全国各地考察市场行情,筛选适合本地生长的林下种苗品种。目前,已在谭家湾镇、南化塘镇、大柳乡等地建设连翘种植基地,在城关镇、茶店镇、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发展金果榄种植基地……

位于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湖北金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500平方米中药材组培快繁育种育苗无菌实验室、40000平方米智能练苗驯化大棚、50亩室外实验苗圃,年产种苗能力达2000万株。近年来,该公司聚焦名贵中药材、林下花卉等幼苗繁育,成功培育武当金果榄、武当金钗石斛、水晶兰、杜鹃兰、大柳连翘等种苗,有效提升林下种植效益。

“这就是正在培养的金果榄幼苗!”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该公司育苗无菌实验室,总经理韩明清手持长势良好的幼苗培育试管介绍。作为名贵中药材,金果榄为雌雄异株,雌株可结籽,但自然条件下雌株极其稀少。该公司选取雌株茎头,运用先进技术繁殖种苗,有效破解种苗短缺难题,推动其实现规模化种植。

据悉,该公司位于杨溪铺镇罗沟村的种苗生产基地已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武当金果榄、大柳连翘等品种育苗播种,每年可向种植户提供大量林下中药材种苗。此外,在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40亩高山连栋育苗驯化大棚,预计12月建成;投用后,将填补郧阳区名贵珍稀中药材种苗缺乏室外高海拔驯化基地的空白。

科技赋能

林下种养蓬勃发展

“看,这一朵多漂亮!”10月9日,在郧阳区白桑关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天然林里,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爽举起一朵野生牛肝菌说道。记者在该公司生产加工区看到,崭新的冻干设备已投入使用;产品展示厅里,包装精美的野生菌产品琳琅满目。

“冻干技术能完好保存菌菇的营养成分,让干菌保持与鲜菌一致的鲜美口味。目前产品畅销全国多地,即使在云南野生菌交易市场,我们的产品也广受消费者欢迎。”梁爽介绍说。

近年来,郧阳区通过与技术院校组建“产学研”联盟,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推广和科技人才培育,持续推动林下种养高质量发展。其中,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设施化高效栽培野生菌示范基地3000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00亩、包山抚育野生菌1万余亩,带动全区林下野生菌仿生培育及采集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郧阳区依托良好的林地资源禀赋,已发展林下野生菌仿生培育及采集面积12万亩、林下中药材采集面积40万亩、竹产业种植面积10万亩、森林旅游林地利用面积8万亩,形成“药、菌、旅”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除林下种植外,郧阳区还利用人工技术发展胡蜂、蜜蜂等林下养殖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位于柳陂镇高岭村的源生肽(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人工养殖胡蜂技术发展安全绿色林下养殖产业,年收入达600万元。胡家营镇百塔村成立合作社,利用20亩林地养殖蜜蜂300箱,带动周边10余户林农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胡家营镇大南沟村利用30亩林地养殖蜜蜂1000箱,配备20余名技术人员,年营业收入逾100万元,带动周边48户林农参与蜜蜂养殖。

今年,为支持蜜蜂、胡蜂等林特养殖产业发展,郧阳区明确:对符合环保要求、不破坏林地生态环境的特色养殖企业,投资超2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养殖胡蜂或蜜蜂达500箱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并积极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林下养殖业蓬勃发展。

龙头带动

产品加工集链成群

“酒体金黄、色泽艳丽、果香浓郁、回味悠长,很受欢迎。”10月10日,在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工业园,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洪斌向记者展示企业研发的木瓜黄精发酵酒。

作为郧阳区主导林果产业,该区今年木瓜产量预计达8000吨。在巩固木瓜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郧阳区在林下种植黄精等中药材,并依托龙头企业对木瓜、黄精等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实现林上林下经济同步发展,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和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以我市首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聘用本地工人,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阳木瓜”研发出木瓜果醋、木瓜酒、木瓜酵素等5大系列30余款产品。同时,利用木瓜渣生产木瓜粉类粗纤维健康食品和高蛋白生物饲料,并通过发酵淀粉渣生产有机肥料,实现了木瓜果实全利用,形成木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

湖北君康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建成白桑关镇野生菌加工交易中心及菌菇深加工标准化车间。该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合建立专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积极探索“林下野生菌采集+食用菌种植”复合经营模式,形成野生菌采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现已开发菌汤包、即食菌等12种深加工产品,综合产值达5000万元。

截至目前,郧阳区已培育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2家,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180余个,从种植、采集、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已逐步构建成型。

与此同时,该区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与生态修复成果,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动林下经济稳链强链,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靠山”。

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筹集资金对景区公路提档升级,在道路两旁栽植银杏、罗汉松等树种,打造生态旅游样板路。“在郧阳区林业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优化山体林相季相,实现四季有景。”矿山公园负责人介绍,每年七八月旅游旺季,景区日均客流量可达3000多人次。

位于郧阳区红岩背林场的湖北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为保护好自然资源,打造森林旅游休闲胜地,公园新建森林步道、康养木屋等设施,不断丰富景区观赏花木种类,全力争创4A级景区。

郧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林下经济是郧阳区发挥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践行“两山”理念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将通过落实林下经济精深加工税收优惠政策、林下经济补贴金融政策,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质押贷款模式,探索开发地方特色产业保险,化解生产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同时,还将充分利用国储林、国土绿化、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以水灭火、防火道路建设等项目,为林下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预计到2030年,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将达100万亩以上,规上企业达5家以上,全产业链林下经济总产值将超40亿元,可直接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群山环抱的郧阳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郧阳区中药材种苗驯化基地培育出金果榄、连翘种苗,为林下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木瓜产业龙头企业工作人员通过直播推介“郧阳木瓜”系列产品。

村民在郧阳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采集野生菌,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村民在白桑关镇高源村林下基地管护黄精。

白桑关镇野生菌加工交易中心的现代化冻干设备已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