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汪建茹)近日,一名反复发热、由县级医院转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患者,经过检验科工作人员连续数日的不懈努力,终于明确了病因——肝吸虫感染,为后续精准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肝吸虫虫卵。通讯员供图
该患者入院时伴有发热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高达67%,结合曾有食用鱼生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和检验科高度怀疑为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肝吸虫。为尽快找到病原学证据,避免患者接受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有创检查,检验科临检组组长李慧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大便标本的检测任务。
肝吸虫虫卵非常小(27~35μm×12~20μm),尤其大便里虫卵密度不高的情况,找到虫卵非常困难,通常需要用复杂的沉淀法,显微镜镜检才能找到。尽管粪便检测工作脏累繁琐,但检验科工作人员毫无怨言,连续四天利用沉淀法仔细淘洗、镜检,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显微镜下成功发现了肝吸虫卵,为临床确诊提供了关键依据。这一发现不仅使患者得以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也展现了检验人员不畏艰苦、尽职尽责的专业精神。
肝吸虫,全称为华支睾吸虫,是人体常见寄生虫卵的最小者。主要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以胆汁为食,长期寄生会引发一系列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肝肿大胆管炎、胆结石等健康问题。人们通常通过食用生鱼片、未熟透的鱼虾等感染。找到肝吸虫虫卵即可确诊,通常需要使用常规驱虫剂才能彻底治愈,精准治疗尤为重要。因此,预防肝吸虫感染的关键在于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进食前应确保食材经过充分加热或冷冻处理,以杀灭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幼虫。对于有生食习惯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寄生虫筛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肝脏不可逆损伤,保障健康。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他们的细致与坚守,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