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武昌古城焕新 激发消费活力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9-19 09:16

由中宣部组织的“活力中国调研行”近日走进湖北,在荆楚大地的火热发展实践中感受活力中国的强劲动能。9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对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的采访。今天的湖北,正以商贸、文旅、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动能澎湃、近悦远来的消费新高地。武昌古城焕新历程正是湖北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引领新需求、激活内需新动能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城市记忆的“唤醒”,更是一场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新为驱动的区域发展深刻变革。

坚守“保护为先”,厚植发展根基,让文化遗存“活”起来。文化是武昌古城最厚重的底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回溯时光,三国时期孙权筑夏口城,自此人文荟萃,千年不绝。武昌区自2008年启动武昌古城保护与复兴工作以来,昙华林52处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全部完成升级,斗级营街区近半为保留修缮的历史建筑,强化保护“抬头见黄鹤楼”的经典视线走廊,使武昌“活的近代史书”得以完整呈现,为古城守住“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创新“活化利用”,培育消费生态,让千年古城“火”起来。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着力探索“保护+文化+商业”的创新模式,让历史建筑融入现代生活,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徐荣廷公馆成功引入“唐书汉旗”国风旗袍店和立中堂影像博物馆,让老建筑因其文化内涵相契的新业态而重焕生机。目前,昙华林、斗级营等历史文化街区,非标准化、具有独特文化调性的商业体占比高达60%,吸引了如“小宋唱片”、漫咖啡花园主题餐厅、诗词主题书店等一批优质项目。从十余年前“大水的店”等首批网红店的兴起,到如今“山顶烧烤”、“苕了又苕”等创客店铺的云集,斗级营已是大黄鹤楼景区的烟火担当,昙华林已从静态历史街区蜕变成为中国风、西洋味、市井烟火并存的文艺小镇和活力社区,武昌古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需求,有效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能级。

激发“乘数效应”,赋能区域发展,让内生动力“强”起来。武昌古城的“出圈”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辐射带动效应也远超项目本身。最直观的体现是黄鹤楼地铁站C口的爆火,在短短1年时间里,这里聚集了170多家美食与文创小店。社区居民们也与游客和谐共生,甚至主动开放自家平台,只为让游客拍到更美的黄鹤楼。斗级营2024年9月24日开街至今,近200场活动轮番上演,去年国庆销售额跻身武汉商场第二。昙华林1127万人次的脚步踏遍街巷,单日最高11万人次的热闹点亮烟火,近300家商户共创超10亿元营收。2024年,武昌区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5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武汉中心城区首位。以古城复兴为起点,武昌区正加速构建“一城三带一谷”发展格局,布局数创走廊、环沙湖经济带等新空间,连续五年领跑全省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这些充分表明,文化“流量”已成功转化为推动经济“含绿量”“含新量”提升的强劲引擎,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内生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思邈(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

责编: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