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155名“法治村主任”一线履职 “土专家”成了普法生力军

2025-09-16 21:01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裴蜀华 通讯员郑纯全 吴婧 吴晓玲)宜都市陆城街道某村兄弟俩因老房分配、排水、树木遮挡及田界问题争执十余年,历经多届村委调解未果,甚至多次上访至省市两级,成为村里一块“硬骨头”。

“这个纠纷,我来解决!”今年上半年,面对这个难题,法治村主任张本新主动请缨,联合村书记、管片民警和法律顾问组成专项调解组,选定时间地点,将两兄弟请到村委会。

调解现场,张本新拿着村规民约和村里土地权属登记底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讲道理,双方情绪稳定后,张本新打起了“亲情牌”:“你们俩一个娘胎出来的兄弟,为这些事闹了十几年,伤了手足情谊,更让已故父母的在天之灵难以安宁,值吗?”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耐心疏导,弟弟率先松口退让,哥哥态度亦渐趋缓和。

围观的村民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纠纷得以化解,正是宜都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一个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916164124.jpg.jpg

名都社区法治村主任朱绪北调解一起财产损失纠纷。(通讯员供图)

随着社会进入新时代,小区物业、征地补偿、婚姻家庭等基层矛盾日益增多,传统治理方式中,自治、法治、德治往往“各干各的”,难以形成合力。面对“三治融合”怎么做、怎么融的现实考题,宜都市自2019年起主动破题,围绕法治惠民、因地施策,创新实施“法治村主任”工程。

法治村主任,人如何选?能否胜任这份职责?宜都给出的答案是:先聘再调。

在选聘过程中,宜都市坚持“三优先”:有过政法、律师相关经历的优先,干过基层调解、信访维稳的优先,有执法和法制岗位经验的优先。在全市155名法治村主任中,既有熟悉政策的政法干警,也有擅长调解的基层能手,还包括专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来源务实多元,专业能力扎实过硬。

2023年5月31日锦江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jpg.jpg

锦江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会。(通讯员供图)

人选确需“过关”,更要赢得群众认可。宜都通过走访摸底、综合研判,全面考察拟聘人员的政治素质、群众工作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并充分尊重村里意见,只有正式获颁聘书,才能走马上任。

如今,宜都11个乡镇、155个村(社区)全面选配法治村主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法治贯通,真正打通了依法治村的“神经末梢”。一批像张本新这样既懂法律又通乡情的法治村主任,正成为基层矛盾的“解压阀”、乡村和谐的“守护人”,逐步构建起一套具有宜都特色的全域法治治理新体系。

2025年3月20日,红春社区法治村主任在第一季度普法讲座活动中进行法律知识宣讲.jpg.jpg

红春社区法治村主任在第一季度普法讲座活动中进行法律知识宣讲。(通讯员供图)

在此基础上,这支扎根一线的法治村主任队伍,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百姓身边。开展各类法治讲座、专题辅导、法治培训430余场次,干部群众受教育人数达8万余人;协助起草、审查合同326份,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的修订率、合法性审查率均为100%;协助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重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141人次,发挥法律专业知识优势,直接主持调解纠纷1550起。

同时,他们全程把关村规民约修订、合同审查,实现合法性审核全覆盖,并通过微信群、线下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指引等贴心服务,真正搭建起干群“连心桥”,让公共法律服务直通基层、惠及千家万户。

在宜都,这些来自群众身边的“土专家”,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让法治意识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