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提振精气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见行见效

荆楚网 2025-09-13 18:1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聪 张步高 陈钰)稻浪簌簌,秋风送爽。近日,在蕲春县漕河镇田河村七组,一场别开生面的“垸场夜话”热烈举行。60余名村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畅谈村里新变化,共话发展新图景。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目标,聚焦部分干部“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等问题,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县委书记胡安元在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干部在一线锤炼能力、在实干中彰显价值,真正以干部之‘为’促发展之‘进’、赢群众之‘赞’。”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全县全面提振“想干事、善干事、敢干事”的精气神,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力。

思想破冰促担当

8月22日,蕲春县委统战部在县图书馆举办第二期“同心大讲堂”,现场座无虚席。

干部们在聆听专家授课的同时,走进党史展厅,通过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贵史料,重温蕲春统战历程与先辈们的奋斗足迹。“沉浸式的学习让我们对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作用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干部的责任与担当。”青年干部郑桂感慨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蕲春县坚持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双轮驱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修课”和“必修课”,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支部主题党日的常态化学习内容,推动理论学习从“照本宣科”向“联系实际”转变,实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关键一环。该县深入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干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蕲州镇富桥港和牛皮坳港改造工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多年来,这两条港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每逢雨季,周边居民便苦不堪言,“出门看海”是常态。

镇党委、政府将其列为头号民生工程,不计投入、不图显绩,扎实推进清淤疏浚、加固堤坝、增绿添景、修建步道等工程。如今,昔日人人抱怨的“城市堵点”已变身水清岸绿、宜居宜游的“生态景观带”。这项“看不见地下”的工程,却赢得了群众“看得见心里”的赞誉。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投入”,乡风文明的“软建设”同样成为干部关注的重点。在蕲州镇曹英村,一场针对高额彩礼的移风易俗行动正扎实推进。村妇联主任李素珍带领村民,用垸场会、短视频、直播连麦“三招”,把“抵制高额彩礼”的理念真正送到百姓心坎上。连续3场垸场会,137份倡议书,54份党员带头签下的承诺书,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为村民共识,推动婚嫁回归本真。

从“垸场夜话”倾听诉求,到思想洗礼提升觉悟,蕲春县干部队伍中“要我干”的被动正转化为“我要干”的自觉,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淬火砺剑练精兵

有了“想干事”的自觉,更须具备“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当前,该县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精准施策,着力弥补干部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实践经验上的短板。

8月底,县财政局为期两周的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县委党校圆满结束。95名年轻干部通过封闭式培训,接受系统的“淬火”历练。培训班创新采用“分班教学+合班提升”模式,针对业务骨干侧重会计专业进阶和前沿政策解读,对新进人员则强化基础业务和规范流程训练,既提升专业“硬技能”,也培养沟通协调、应急处突等“软实力”。

“财政资金每一分都姓‘公’。年轻干部既要精通业务,更要讲政治、守纪律。”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宋骏韬在开班仪式上提醒,“要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思用贯通,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双提升。”

干部能力提升重在精准赋能,既要内修功力,也要外学经验。蕲春县坚持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多元化培养方式和实战历练,持续锻造干部“善干事”的硬本领和“干成事”的真功夫,将能力提升持续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务实成效。

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丹在近期赴广州考察医药龙头企业的招商活动中进一步指出,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要以主动对接大湾区等先进地区为契机,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强、附加值高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将蕲春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与此同时,蕲春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组织干部赴浙江杭州学习考察,深入借鉴“产业链招商图谱”先进经验,立足蕲春“中国艾都”定位,精心绘制“蕲春大健康产业招商地图”。该地图成为招商工作的“指挥图”,助力上半年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推动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界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大健康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实践是最好课堂。该县实施“青蓝结对・对标争先”行动,分批选派16名年轻干部赴省直机关、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同时,每年选派优秀干部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服务群众、应急处突、信访维稳“六个一线”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实战中磨炼本领、增长才干。

9月1日开学当天,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30名执法人员清晨6点全部到岗。在县城各重点学校周边,他们有序疏导交通、设置临时等候区、联动保安交警保障学生安全,还为施工路段校车开辟“绿色通道”。“以往开学找车位要半小时,今天几分钟就送到了!”实验二小家长李先生连连称赞。一位家长递上矿泉水致意:“有你们在,我们特别踏实。”

暖心护航强作为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蕲春县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敢于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打破论资排辈和“隐性台阶”,通过拓宽多元晋升渠道、创新职级晋升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强化全过程管理与结果运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台、有奔头;同步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和“一人一档”实绩纪实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让“躺平者”让位、奋斗者出彩。

“要根据挂职干部特长合理安排分工,大胆交任务、压担子,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要全力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积极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安心、安身、安业!”近日,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周少华主持召开交流挂职干部见面会,欢迎4名来自外地的干部,一席话语让挂职干部们倍感温暖。

为消除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思想顾虑,该县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机制,细化免责清单,规范认定程序和申诉渠道,为出于公心、担当尽责的干部撑腰鼓劲,特别是保护在改革创新中出现探索性失误的干部。深入开展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四为”问题专项整治,旗帜鲜明地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

另一方面,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建立及时奖励制度,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用心用情解决干部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完善基层干部交流机制,切实增强干部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今年,该县通过城乡干部交流方式,将11名长期扎根偏远乡镇且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调回县城安置,为6名任职时间较长、综合表现突出的一线干部晋升职级,以务实举措传递组织温暖,有效激发干部干事热情。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工作中出现轻微问题的37名干部予以妥善处理,其中容错免责2人、容错减责1人,并为3名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公开澄清正名,以实实在在的组织担当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