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吸引众多观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喻煜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陈熹
9月12日晚,直径400米的巨型牡丹绽放夜空,“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景象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开幕式现场,延展到江城各处,惊艳两江三镇四岸,堪称花开倾城。
花开倾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摄)
开幕式舞台上的屈原吟诵着“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舞台之上的天空中,4000架无人机与三轮烟花表演、灯光秀合作,把《楚辞》里的瑰丽、浪漫具象成长江苍穹长诗。
金声玉振的曾侯乙编钟带着2000多年前的礼乐文明,当它出现在本届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开幕式上时,变身为“数智编钟”,把观众带进古代编钟演奏的真实场景,实现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演艺学院副院长李鹏云揭秘了如何隔空奏响编钟:舞台上,当演奏者舞动时,感应器精准捕捉到演奏者的敲击的音符,将数据传输到后台处理器,处理器通过算法,融合前期采集到的编钟原音,展示现场演奏者演奏的曲目,并传回现场音响设备。“不仅可以现场隔空演奏,还能将任何已有或原创的曲目,变成编钟演奏的效果。软件、硬件、算法缺一不可。”
“数智编钟”打破传统编钟馆藏式、小众化局限,借数字技术实现从文物到活态文化符号的转变,科技让编钟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体验”,真正走进日常。
江豚逐浪。(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喻煜摄)
开幕式无人机表演团队创意总监刘睿透露,无人机表演启用4000架无人机编队,创下历届规模之最。4000架无人机在长江上空集结,在夜空中呈现壮观“江豚逐浪”立体效果。1000架无人机挂载新型冷焰火,在夜空中绽放一朵巨型牡丹。牡丹的花瓣能向四周360度喷射璀璨焰火,在“天降花雨”的高潮时刻,将与地面升腾的烟花无缝衔接,形成天地呼应的极致楚式浪漫。
不仅在开幕式上,大家能形象地感知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整个长江文化艺术季秉承“传承、融合、创新、惠民”的理念,推动长江文化艺术季创新突破。艺术季紧扣网络文艺热点,将发布“跟着短剧去旅行”优秀剧目、新媒体博主影响力榜单,举办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和直播打卡活动,并邀请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开展“视听长江”采风行等特色活动,催生一批优质视频作品。
艺术季新增“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推出三个重磅展览:“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东周时期考古成果展”和“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来自全国的珍贵文物汇聚艺术季,全面系统展现长江流域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以重要的实物生动展示长江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长江文明的灿烂成就,彰显长江文明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艺术季期间,还将举办电影频道M榜荣誉盛典,众多导演明星、网络达人将亮相湖北与粉丝互动,大众参与感更强,长江文脉与时代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