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抱团“搞事业” 公司化运营解锁“共富密码”

2025-09-10 21:11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浉浉、张赟)金秋九月,花林寺镇高楼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来自远安高宝衡劳务公司的农机手正驾驶着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里穿梭,割穗、脱粒、粉碎稻草一气呵成,轰鸣的机械声奏响了秋收的号角。

“这些‘大家伙’可是我们公司的宝贝!”高楼村党支部书记、远安高宝衡劳务公司负责人王平打开了话匣子,“它们既帮农户省时省力,又给农机手带来收入,还能增加村集体收益,真正是一举三得!”如今,公司已配置拖拉机、油菜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自卸三轮车等多台农机设备,今年已完成油菜代收割3000多斤,水稻、南瓜种植超300亩,累计销售菜籽油、大米15000余斤。

得益于这是机械化“大宝贝”,把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高楼村的村集体收入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租地”升级为“公司经营+资产租赁+农产品产销”三位一体,村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实,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而这一系列的喜人变化,离不开远安高宝衡劳务公司的创新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910195825.jpg.jpg

抱团搞事业 破解难题促发展

说起远安高宝衡劳务公司,还要追溯到2023年,当时,高楼村作为远安县基层治理改革试点,与鸣凤河上游的宝华村、横岩坪村开始探索“支部共同提能”“产业共同发展”“流域共同治理”“项目共同服务”的联村共建新模式。

为了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三村在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后,考虑到农村季节性闲散劳动力多、流域内市场主体密集等特点,决定成立高宝衡劳务公司,通过开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接小型工程、组织劳务输出等业务,推动村民就近就业、集体持续增收。

公司成立之初,启动资金缺口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了解到三村的困难后,高楼村驻村单位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三峡文旅集团伸出援助之手,在多次考察、调研、评估后,最终决定为联村公司注资。三个曾经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开始了抱团“搞事业”的主线任务。

微信图片_20250910195829.jpg.jpg

家门口上岗,农闲也能挣外快

“干了不到一星期,就赚了四五百块,离家近、挣钱快!”今年4月,丹霞仙谷景区开业在即,急需完成开荒保洁。公司迅速在微信群发布用工信息,高楼村四组的张大妈和40多位村民第一时间报名,她对这笔“额外收入”非常满意。

高楼军哥葡萄园的负责人李频也尝到甜头:“以前果园杂活零散难找人,现在一个电话,工人随时上门,省心又省力。”

自2023年7月公司成立以来,三村摸排劳动力847人,建立职业技能、就业意向、理想薪资、务工地点“信息库”,并逐一对接流域内市场主体,最终和14家市场主体并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小型工程自主承包与劳务输出优先内供双循环,推动劳动力就近就便务工增收,深入推进村企联建,实现产业共富。2024年,累计带动60多名村民劳务务工,发放劳务工资375627元,务工村民人均增收6100元。

微信图片_20250910195833.jpg.jpg

云端上卖货,农特产品出深山

高楼村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专业村”,种植菠萝、火龙果、葡萄、草莓等20多个品类,基本形成“四季有鲜果”的产业格局。但随着周边水果种植产业兴起,市场竞争加剧,位置偏远的横岩坪、宝华两村农产品出山更是难上加难。

为此,公司搭上互联网快车,干脆建起联村直播间。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头“触网”,既当“推销员”又做“导游”,通过镜头带网友“云逛”果园,推销农产、展示风光,订单纷至沓来。2025年上半年,累计直播30余场,带动水果、茶叶、蜂蜜等农特产品销售突破30万元。

屏幕这头订单飞涨,屏幕这头游客也络绎不绝。流域内幸福洞、瑞丰山庄、591等农家乐、民宿,一到周末,停车场满满当当,“线上引流、线下变现”的良性循环让村民乐开了花。

民生添色彩,村庄焕颜幸福多

公司赚了钱,先把利润砸向了民生。两年多来,联村公司累计出资给村里修建入户道路8公里,安装路灯120盏,还新建了一处“口袋公园”,村庄“颜值”与“气质”同步飙升。

更让村民感到幸福的是,公司连续两年举办鸣凤河流域联村春晚、夏季村晚、重阳节活动等,打造村民自己的文化舞台;还组织有奖问答、趣味竞赛、义务剪发等公益活动,不断“拉满”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鸣凤河水潺潺如昔,河畔三村却已焕然一新。如今,远安高宝衡劳务公司已培养起一支涵盖财务、监理、管理、农机操作、乡村工匠和维修技工的核心队伍。2024年,为三村集体增收22万元。它正如一艘“共富方舟”,载着鸣凤河畔的乡亲,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稳健前行。

望着金色稻浪中的“好丰景”,王平信心满满:“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业务,让更多村民受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