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区绘就民生新图景,校地融合打造基层治理“珞珈样板”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9-02 15:3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雅婷 张颖)近日,武昌区珞珈山街道武大工学部社区党委被武昌区委组织部授予“全区基层治理‘好支部’”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高校资源,广泛发动群众,推动老旧社区实现治理升级的生动实践。

武大工学部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老旧社区,占地0.62平方公里,服务2583户居民。曾经,这里党群服务阵地有限、“飞线充电”隐患频发、双职工家庭周末子女托管难等问题突出。如今,社区已是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智能充电棚规范有序,曾经的杂乱菜地变成了“一米花园”;居民在议事长廊里闲话家常,孩子们在宽阔的活动场地上奔跑嬉戏——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正在悄然成形。

建强组织,激活治理“红色引擎”

社区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治理核心,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组织建设上,社区构建“三维赋能”书记成长体系,依托武汉大学资源优势开发系列课程,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并将59栋停车场改造等项目作为“实战练兵场”,推动校方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提升服务效能,让党建工作从“纸上”落到“事上”。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党员“双核驱动”机制,推动72名楼栋长、131名邻里长和196名党员中心户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带头清理天台杂物、签订文明公约、参与社区安全巡查,真正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

社区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  通讯员供图

在理论浸润上,社区打破“照本宣科”的宣讲模式:书记化身理论“翻译官”,坐在居民广场的石凳上用“家常话” 解读政策;“指尖微课堂”每日推送“习语金句”,覆盖率达95%以上,许多老年居民也学会了使用手机学习;此外,社区还实施“红色橱窗焕新计划”,在每栋楼院门口设置金句墙、政策栏,让党的声音抬头可见、随手可学。

群策群力,汇聚民智共建家园

党员带头开展“家园焕新”行动,拆除违建23处,清理平整菜地300余平方米。居民积极响应,主动认领“一米花园”,推动社区绿化率从35%提升至62%。曾经杂乱的空地如今四季有花,居民周婆婆欣喜地表示:“现在大家比谁的花种得好,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社区还组建了“护盾联盟”志愿队,吸纳退休教师、创业者、快递员等多类群体,开展消防演练5场、安全宣传20余次,显著增强社区自我防护能力。

一米花园。  通讯员供图

文化团队成为凝聚居民的“粘合剂”。社区培育了“墨韵珞珈”等10余支文化团队,创作作品100余件,文艺骨干将理论宣讲融入“‘锋’火传承”等主题活动,使党的声音深入人心。“以前邻居都不熟悉,现在一起写字、排节目,感情好多了!”文艺队张大爷说,大家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更愿意为社区贡献力量。

校地联动,书写惠民暖心答卷

社区紧盯居民急难愁盼,借助武汉大学资源优势,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通过“共建五大家园行动”,社区与武大总务后勤部等单位合作,完成电梯加装、环境整治等30个项目。102名武大学子担任“党建助理员”,深度参与29个社区项目,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针对双职工家庭托管难题,社区联动近10家单位成立“工育青苗团”,累计提供“订单式”周末托管服务1200余人次。社区还盘活闲置资源,建成1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综合体,集成职工之家、议事长廊、文化展厅等多功能空间,成为全龄共享的“社区活力中心”。

社区活动。   通讯员供图

武大工学部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党群力量,聚焦惠民实效,成功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珞珈样板”。展望未来,社区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治理模式,助力高质量发展,续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