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新区唐店村:农旅融合打通乡村振兴“任督二脉”

襄阳晚报 2025-09-02 22:49

□全媒体首席记者朱科 全媒体记者毛陈宇 通讯员朱斌 庄园

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饱满多汁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村民们忙着分拣、打包,还有不少游客采摘品尝;村道边,美术学院师生正将千年“襄船”、古渡帆影、满园鲜果画上农家院墙……8月28日,记者来到东津新区东津镇唐店村,水果清香与精美墙绘扑面而来。

这座三面环水的村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当都市人的车轮碾过村口的柏油路,当高校的创意碰撞田间地头的泥土气,乡村振兴的“唐店方案”逐渐清晰——用生态打底、产业造血、文化铸魂,以农旅融合打通乡村振兴“任督二脉”。

依托襄阳华侨城、襄阳东站的区位优势,唐店村如同握着一手好牌。但唐店村党支部书记廖红爱深知:“牌好更得会打。”近几年,东津新区文旅呈爆发式增长,客流量大,村里的党员干部就积极谋划,希望借助文旅东风,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唐店村历史上就有果树种植传统,沙壤土透气性好、排水性强,尤其适合葡萄、梨等水果生长。“确定了种植类型,如何经营成了难题。”廖红爱说,当时水果种植刚起步,外包给公司经营,承担的风险较大,谁也不敢接这个活。

一场关于“要短期租金还是长远发展”的大讨论,让村“两委”下定决心:把“外包经营”改为“自主创业”,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湖北农多多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党建引领、企业合作、群众参与”的干事创业新格局。

“为了做好做精特色水果种植业,村干部自掏腰包外出学习水果种植知识,引进精品果苗栽植;邀请襄阳市农科院专家定期驻村指导,手把手传授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廖红爱说,从施肥、修剪,到病虫防治,大家全力做到科学种植、精细管理。

阳光玫瑰、蓝宝石等优质品种葡萄一经上市,就被经销商抢购一空,苏翠1号、翠冠等优质品种梨一时销售火爆。然而,村民们渐渐发现,不少市民和游客开车到村里,摘完葡萄、梨就走,人均消费只有几十元。

“必须增加打卡点,让客流量变成‘客留量’。”很快,廖红爱与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薪火‘襄’‘船’”文化传承实践队对接上,希望增加村里的墙绘,打造乡村文化IP,通过增“颜值”强“产值”。

“我们力求让每面墙都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记忆点。”实践队带队教师张迎说,连日来学生们特意将“五彩果园”的葡萄、梨树,与“襄船”木艺、汉江古渡等历史符号精心绘出,全力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更深远的合作还在后面。针对“五彩果园”的品牌推广需求,实践队计划联合学院力量,为水果设计专属包装、打造“唐店果农”形象IP,并建立产品溯源视觉体系,“让消费者看到包装就想起唐店村的田园风光,扫码就能了解果子的生长过程。”张迎说。这种“产学融合”的思路,让唐店村的产业振兴有了文化“内核”。

如今,唐店村已从单纯的水果种植村,升级为集观光、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微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五彩果园”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销量超过1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