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扶好,牛市每天不一样!
刚刚过去的8月,A股捷报频传,指数、成交量、市场情绪同时狂飙。就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五落五起,惊心动魄,探底回升,圆满收官。
9月1日收盘,再迎普涨开门红。各路分析认为,这轮行情距离“见顶”还有一定空间,政策呵护较为坚决,主力资金“志在高远”。叠加本周九三阅兵盛大开启,稳字当头;美联储松口9月降息,“鸽声嘹亮”。
老股民早已嗅出熟悉的味道。有人躁动不安,有人抱紧手中的低位筹码,坐看重心向上。
在无数次经历股市“洗礼”后,很多投资前辈们都被埋在了高位,回本路遥,至今亏着20%以上的大有人在,伤太深。
嘴上喊着克制,身体却是诚实的。当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的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晋升A股“股王”,而重仓押宝寒武纪的某资深牛散单日浮盈超13亿元,此剧情一出,理性绷不住了。
回顾过去几年,大家热衷于提前还房贷、抢定存、抢国债,无比珍惜手里的每一块钱本金。而去年9月24日股市暴涨,大额存单转让市场突然热络起来,直到最近转让潮再现,其中惊现3.65%、4.65%这样的高利率产品。
再看今年7月份,上交所公布的新增开户数据是196万户,同比增加71%;居民银行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这一减一增背后意味着潜在的“存款搬家”,部分资金从银行扑到了券商和基金账户。
资本逐利,钱往高处走。
在A股历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健康牛”当数2007年创下的6124点之巅,那场狂欢中,周期股和资源股唱绝对主角;2015年的5178点则是高投机性的“杠杆牛”,创造财富神话的同时,也经历了“老鼠仓”、造假上市圈钱等资本的恶意洗劫,“股民排队上天台”成为经典血泪梗。
2025年这波“政策牛”行情,非同小可。事实上早在一年前的“9.24”行情中,序幕就已拉开。彼时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专项整顿等王炸利好集中释放,上证指数强势收复2800点。上半场,以中央汇金、险资为代表的“国家队”资金进入股市,由流动性改善带来牛市;下半场,当市场有了赚钱效应,散户的钱加速涌入。国家希望借助股市的财富效应,让老百姓赚到钱,进而提振消费,同时也让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眼下,散户最关注的是,牛市进度条还能拉多长?虽然大盘指数看涨,但板块局部增肌,轮动太快,今天军工、明天科技、后天稀土,根本踩不上节奏。红盘震荡调整,到底是蓄势还是逆转?生怕市场情绪反转后,又是一地鸡毛。
股市之魔幻,无人能精准预判。据摩根士丹利最新分析,A股市场近期行情与过去几轮短暂冲高存在本质差异,目前涨势可能会“撑过今夏”。
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正是考验散户智慧的时刻。牛市里的阴线,往往比熊市更锋利。认知高一点、反应快一点,赶在全面狂热之前体面离场,才是上策。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均值迟早要回归。
股市的长期繁荣,除了资金与信心的支撑,还有政策与基本面。要看红利股能否让大家获得收益,高科技股有没有层出不穷的新成果。我们也在培养能够穿越周期的科技公司,做人工智能的独角兽、做存储芯片的龙头,都已启动上市辅导。而让他们成长为英伟达、微软、苹果,尚需时日。
日日精进,久久为功。强行提升修为只能昙花一现,养成“慢牛”“长牛”的信念,方能塑造“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