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毛以国杨柳通讯员 万旭陶云飞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下简称“集中整治”)开展以来,郧阳区纪委监委始终高擎“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旗帜,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集中整治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突出的问题破题,于利益最实处落地,监督推动解决一大批民生难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郧阳答卷”,生动诠释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最深厚的为民情怀。
高位谋划 协同联动解民忧
“现在每年可节省不少燃气费。”8月24日,郧阳区居民周高香拧开家中燃气灶,幽蓝的火苗跃动如常,燃气表上的数字却已悄然变化——2024年6月起,当地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从3.3元/立方米下调至2.64元/立方米。这一调整让全区5.2万户居民直接受益,每年平均合计减少支出960余万元,赢得群众广泛赞誉。看似只是简单的价格调整,背后却蕴含着民生温度:它不仅圆了群众对天然气“同城同价”的朴素期待,更成为郧阳区委、区政府以滚烫初心回应百姓期盼的生动注脚。
这场温暖人心的价格改革,始于郧阳区纪委监委对群众呼声的精准捕捉。在集中整治工作中,郧阳区纪委监委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反映等群众诉求渠道,敏锐发现天然气价格与十堰主城区“同城不同价”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并将其列为重点督办的民生实事典型案例,牵头推动区发改局、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郧阳中燃公司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专项攻坚以解决这一民生难题。
针对燃气供给模式、气源结构及市场占比不平衡等难点,郧阳区纪委监委主动跟进,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能职责认领问题,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倒排整改工期。同时,通过区纪委书记谈话提醒、派出纪检监察组全程跟进,强力推进问题立行立改。
民生难题的破解并非个例。郧阳区纪委监委深刻认识到:解决一时一事的民生诉求固然重要,但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关键所在。该区纪委监委着力构建破解民生难题的制度框架,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主责、纪委牵头抓总、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周密部署16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一镇街一实事”各项工作,以具体实事的办理成效检验集中整治工作质效。
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数次专题研究,将“一镇街一实事”这一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纳入全区集中整治整体方案及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区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定明确的工作提示,明确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及保障措施;同时建立“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小组协调、整治办督导、乡镇党委主责、书记领办”的责任体系,压实责任确保项目落地。区委特别强调,乡镇党委书记必须“挂帅出征”,对实事项目的选定、推进、成效负总责,确保“一把手”责任上肩,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
标本兼治,机制固本。郧阳区纪委监委以个案问题整改带动整体效能提升,推动相关单位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督促建立完善务实管用制度机制8项。以谭山镇游客步行道管护问题为例,针对属地与管护责任划分不清导致的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群众出行难问题,督促谭山镇党委与村委会厘清责任边界,健全完善日常管护责任公示制度、维护管理制度等两项机制,消除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效能。
从燃气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到步行道修复畅通,郧阳区纪委监委以实践生动诠释民生治理路径:破解群众烦心事,既需要“一把手下沉”的担当破冰,更离不开举一反三的机制重塑。
精准破题 直击痛点暖民心
“水干净了,水压也稳了,再也不用去山上挑水吃了。”8月25日,郧阳区青山镇万家坪村二组村民王从海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改变源于青山镇纪委今年在集中整治专项检查中的发现——万家坪村二组经常出现水压不足、水质不佳问题,影响群众日常生活。
在该镇纪委推动下,青山镇将解决万家片区饮水难题列为全镇头号民生工程,启动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该镇纪委全程监督工程实施及后续管护各环节,切实守牢民生饮水安全底线。目前,该项目已新建2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蓄水池2座、加压泵站2座,铺设输水主管道34750米,惠及4个村771户3000余名群众,解决了季节性饮水困难问题。
这一生动改变,正是郧阳区纪委监委构建“选题—领办—评价”闭环机制,确保民生实事精准对接民需、扎实落地见效的鲜活例证。
郧阳区纪委监委始终将群众呼声和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在城乡间织密民情收集网,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精准选题:城关镇聚焦持续6年之久的宅基地权属纠纷信访积案,全力推动化解;茶店镇针对企业集中区供水管网老化导致近5000名企业员工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确定新建供水主管网;鲍峡镇回应集镇群众“如厕难”诉求,计划启动旱厕拆除、卫生公厕新建工程……这些实事均源于最直接、最迫切的民意诉求,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办好民生实事,既要精准选题,更需破解难题。郧阳区纪委监委聚焦“一把手”领办机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实事项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定位,要求其不仅挂帅,更要亲自研究部署、协调调度、一线督办,及时破解推进中的“卡脖子”难题,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复杂问题解决效能。“群众喝不上放心水,就是党委政府心头最大的事。”在青山镇万家片区饮水工程建设现场,镇党委书记李亚东一句话生动诠释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责任担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效是最好的答卷。郧阳区纪委监委始终将效果导向贯穿民生实事全过程,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标尺:对群众评价不高、获得感不强的项目,及时约谈提醒相关乡镇党委并督促整改;对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群众认可度高的项目,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在全区营造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
从饮水工程的汩汩清流到新建卫生公厕的便民之举,郧阳区纪委监委构建民生问题闭环管理机制,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确保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深度延伸 治理升级惠民生
“现在村里不仅通了公路,还开通了城乡公交,村民不用转车就能直达城区,真是太方便了!”8月26日,郧阳区叶大乡杨柳村村民杜承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该乡地处山高谷深的偏远地区,曾因交通闭塞,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困难。为彻底破解交通困局,叶大乡纪委将 S446西叶路(叶大段)建设列为“民生监督清单”头号项目,推动乡党委成立攻坚专班,建立“纪委监督+部门协同+群众评议”工作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从修路到通车再到兴业,叶大乡纪委干部始终活跃在项目一线。在征地拆迁阶段,纪委干部全程参与政策宣讲,为14户拆迁户建立“一户一档”监督台账,既确保补偿款足额及时发放到位,也推动全部征地协议签订工作较预期提前10天完成;施工期间,乡纪委联合区交通运输局质监站实施“每周一督查”机制,以“铁规矩”严把工程质量关。道路修通后,乡纪委聚焦群众公交出行新需求,全程监督票价核算流程,推动票价从民间营运的22元核定为公益性10元,每年可为群众节省出行成本近80万元;通过“体验式监督”优化站点布局和发车班次,配置通乡公交车2辆,调整发车频次,实现7点至13点区、乡2班对向发车,群众进城时间缩短至150分钟,乘车满意度达99%。
该乡纪委还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产业发展一线,针对葛根、茶叶等农产品运输难题,督促乡农业农村办联合邮政部门,依托公交网络建立“站点+合作社”转运机制,实现物流成本降低50%;推动湖北兴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顺利落地,建成2500亩葛根产业园,带动120户农户务工增收。
从“出行梗阻”到“路通业兴”,叶大乡的蝶变历程是郧阳区纪委监委以“一镇街一实事”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实践成果。
这一机制显著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通过下沉一线选题、直面矛盾攻坚、接受群众评价的工作模式,推动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有效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从“被动接访”到“主动解题”的作风转变,务实担当的履职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机制运行有效消除了深层矛盾隐患。许多实事项目直接针对长期积累的风险点或矛盾焦点,精准实施不仅解决表面问题,更从根源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如杨溪铺镇高效完成5个安置点4023户不动产权证办理,办证率达87.4%。
机制运行有效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茶店镇针对老旧供水管网水压不足问题,新建3条总长5000米的供水管网,相关主管网工程正加紧推进;梅铺镇针对粉丝厂红薯渣气味问题,已现场勘测制订整改方案,着力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实践成果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谭家湾镇建立1个镇级物流中心站点,在14个村设立23个寄递物流服务网点,实现“收寄不出村”,解决了村民寄递物流难题;柳陂镇龙韵村建成汽车、摩托车充电桩点位28个,满足村民及游客充电需求,消除“飞线”隐患。
从叶大乡一条路的华丽蝶变,到郧阳区多点开花的民生实事,郧阳区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破题,将民生痛点化为发展支点,在务实担当与民心所向的同频共振中,书写了治理升级惠泽万家的温暖答卷。
万千灶火映照安居笑颜,寻常巷陌再无步履踌躇。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地,都在细微处彰显为民情怀的厚重质感。当可感可触的信任在群众心中扎根生长,当点滴改变汇聚成幸福长河,郧阳区纪委监委的实践已然揭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真谛——以赤诚之心体察真实问题,以务实之功推动问题解决,让公正可感,让幸福可及。这既是郧阳的生动实践,更是时代的呼唤。(本版图片均由郧阳区纪委监委提供)
十堰市“一镇街一实事”现场推进会在郧阳区召开。
郧阳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走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
刘洞镇纪委工作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开展民生监督。
青山镇“一把手”牵头领办片区饮水工程实事项目。
柳陂镇将解决群众充电难问题纳入“一乡镇一实事”项目清单。
郧阳城区至叶大乡首班公交车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