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董晓宁)近日,武汉市档案馆与宜昌市档案馆正式签订《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合作协议书》,双方共享开放档案目录1500余条,主要涉及宜昌贡献武汉地区发展经验交流、金融机构建设等方面材料,武汉提供三峡工程、宜昌医专毕业生报到证、干部调动等资料。这一举措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档案资源高效利用,标志着两地档案资源共享与便民服务迈入新阶段,也为武汉、襄阳、宜昌 “金三角” 协同发展注入档案服务新动能。
根据协议,两地将打破地域限制,依托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异地查档、跨馆出证”服务体系。查档者如需查询报到证、干部调动、合同工录用、录(聘)干等民生类档案,无需往返两地,只需在当地档案馆提交申请,工作人员即可通过跨馆协作机制,向对方馆发起查询申请,查询结果将通过传真、网络传输或邮寄方式快速反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此次合作并非武汉首次探索档案跨馆服务。近年来,武汉市档案馆已与上海、南京、南昌、长沙及省内襄阳、黄冈、黄石、孝感等25个城市的国家档案馆建立合作,主动扩大联动服务圈,持续拓展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民生档案资源共享,探索“馆际联动、区域通办”新路径。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省、市档案服务利用平台作用,切实提高档案查询利用服务水平。
下一步,武汉市档案馆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档为媒,聚焦群众需求,强化数字资源惠民生,利用智能技术应用,以更创新的理念、更优质的服务、更扎实的作风,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