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首例儿童肝穿术确诊罕见病 多学科协作破诊疗困境

2025-08-20 15:5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汪绪兵)近日,公安县人民医院感染及肝病中心联合超声影像科、病理科,成功为一名8岁患儿实施了该县首例儿童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简称“肝穿术”),并据此精准确诊其患有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填补了区域内在儿童肝脏穿刺技术领域的空白。

患儿自3岁起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反复升高。5年间,其家长辗转多家医院求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常见病因均被排除,诊断长期停留在“不明原因肝损伤”。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患儿家长来到公安县人民医院感染及肝病中心就诊。

儿童肝脏质地脆弱、体积小且配合度低,肝穿术操作风险远高于成人,易发生出血、胆瘘等并发症。面对患儿家长的焦灼和患儿日益加重的症状,该院感染科学科带头人吴国栋教授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医院迅速组建由感染及肝病中心、超声影像科、病理科骨干组成的多学科联合攻坚组。

gax.png.png

多学科联合攻坚组为患儿诊疗。(通讯员供图)

术前,团队进行了周密准备:吴国栋教授带领团队反复研究超声图像,精准规划避开血管和胆道的穿刺路径;护理团队通过互动游戏、绘本讲解等方式疏导患儿紧张情绪,并训练其配合屏气动作;吴国栋教授严格把关穿刺针选择、麻醉剂量等每一个细节。术中,在超声影像科郑伟副主任医师精准引导下,医护团队紧密协作,利用患儿屏气的短暂窗口期,成功完成穿刺取样。术后,吴国栋教授与病理科医师共同阅片,结合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升高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最终确诊患儿为“肝豆状核变性”。

明确诊断后,团队为患儿制定了以青霉胺驱铜为主的规范治疗方案,护理团队还专门制作了用药时间表和低铜饮食图谱进行健康指导。目前,已启动规范治疗,患儿转氨酶水平逐渐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正持续随访中。

吴国栋教授表示,公安县首例儿童肝穿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的成果。作为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公安县人民医院感染及肝病中心在成人肝穿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主动挑战儿童领域技术瓶颈。此次成功不仅验证了团队的技术实力,更构建了“影像精准定位—微创穿刺取样—病理联合诊断”的儿童肝病诊疗新模式。未来,中心将以此次突破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儿童罕见肝病诊疗流程,着力培养能攻坚克难的技术骨干,为更多患儿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