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税浪、杨宝 通讯员杨德雄、刘芳、谭祖斌)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巴东县大支坪镇尚家村的果农夏尚东就钻进了梨园。他熟练地拨开枝叶,检查黄金梨的长势。“今年挂果不错,要是销路能再宽点,这满树的梨就能变成‘金疙瘩’了!”他轻抚着梨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从扶贫苗到致富果
时光回溯到2014年10月,恩施州纪委、州银监局、州公路道路运输管理处、工商银行恩施州分行四家单位进驻尚家村开展精准扶贫。经过实地调研,黄金梨被选为特色产业,工作队为村民免费发放树苗、提供技术指导。当时全村120户试种,发展黄金梨340亩。
如今,种植规模已扩大至800亩,其中500亩进入丰产期,180户村民依靠这颗“黄金果”走上了致富路。
夏尚东是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2015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下2亩梨苗,2020年首次丰产就卖了1万多元。“比种玉米强多了!”尝到甜头的他逐年扩种,如今规模已达10亩,邻居们也纷纷加入。
“尚家村海拔1000米,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合种植黄金梨。”恩施州纪委原驻村工作队队长回忆。为确保品质,驻村工作队还邀请农科院专家手把手教剪枝、疏果。
2018年,恩施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州邮储银行等单位驻村结对帮扶。驻村尖刀班组织该村技术带头人到外地学习,邀请州、县专家进村为他们培训,培养一支稳定的“技术服务队”,帮助黄金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如今,尚家黄金梨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明星产品”。村民们都记得技术员反复强调的要点:“疏果要狠,留果要精,这样才能保证品质。”
“梨香”的无限可能
产量上来了,新的烦恼却出现了。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年,村里70%的梨子仍依赖传统渠道,县内集市摆摊、熟人介绍零售,偶尔通过微信朋友圈接单。
“我们老人不会搞直播,孩子在外打工,只能靠老客户慢慢卖。”村民向真富坦言,“去年我家收了3万斤梨,有1万斤是镇里和村里帮忙推销的。”
2021年,尚家村成立了湖北龙门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散户拧成一股绳,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模式,为黄金梨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公司成立当年就吸纳了80户种植户加入。目前,该村成立3个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50户,覆盖全村90%以上的种植面积。
“我们农户的梨子卖不完时,村里以市场价统一收购销售。”夏尚东说,他和妻子两之所以敢扩大规模,全靠三年前村里给的定心丸。
为拓宽销路,当地政府多措并举,与邮政合作,网上销售快递争取生鲜配送补贴价,发一箱10斤的梨到武汉,运费只要10元。镇里还多次组织电商培训,鼓励种植户们网上售卖。镇党委书记田向东透露,“目前,正筹划采摘活动,计划邀请巴东直播星期五和网红直播带货,我们要让尚家村黄金梨香飘四方。”
在尚家村,扶贫产业的“成活”令人欣喜,但“茁壮成长”仍需更多阳光雨露。尚家村正探索“品牌化+组织化+数字化”的转型,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分别时,夏尚东塞给记者两个梨子:“又大又甜,尝尝!要是全国人民都能吃到就好了。”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