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主导:上海校服模式给 “全市统一” 政策上了一课

大象新闻 2025-08-20 13:15

当深圳、江西等地的 “全市统一校服” 政策引发家长群体的强烈不满与质疑时,上海的家委会校服采购模式正悄然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为校服采购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在深圳,自 2002 年推行全市统一校服后,问题不断涌现。2019 年校服抽检不合格率高达 36.25%,即便到 2024 年仍有 12.7% ,甲醛超标、pH 值失衡等质量问题严重威胁学生健康。同时,二十余年不变的蓝白运动服款式陈旧,被批 “停留在 90 年代设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美的感知与追求。而在江西,“一市一款” 的推行同样不顺利,家长们纷纷吐槽 “拟定校服都是内定的,丑到没边”,行政主导下的审美错位与决策不透明,让校服失去了其本应承载的校园文化与学生个性表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充分发挥家委会在校服采购中的主导作用。以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为例,学校建立了由分管校长牵头,德育处、总务处组成的校服管理工作小组,并积极听取家委会意见。在家委会同意后,双方共同确定校服的款式、面料材质、辅料材质、颜色、价格等关键要素。在采购程序上,学校通过综合比较,选择产品质量高、信誉好的校服生产企业,经家委会审核同意后签订合同,并及时在学校公告栏公示校服采购情况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宝山区求真中学的做法也极具代表性。学校不仅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共同商定是否穿校服,还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校服采购管理领导小组。在采购过程中,实行 “双送检” 制度,即校服企业要把送检合格的批次校服送至学校,学校还需在此批次校服中抽样送至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进行检测,双送检都合格后,学校公示检测报告才能下发给学生。这种严格的质量把控流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校服的质量安全。

上海模式的成功,还得益于其对市场规律的遵循。“家长作为消费者,所花费的每一分钱就是一次投票权”,主张家长用脚投票选择经过市场验证的行业头部品牌。数据显示,在近几年的校服质量和满意度调研中,上海的合格率和满意度均接近 100%。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厘清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委会的职责至关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发挥 “指导” 和 “监督” 职能,建立评审专家库、监督采购流程,并建立诚信体系和 “廉洁黑名单”“质量黑名单” 制度;学校落实组织和管理职责,组织家长委员会、提出校服款式建议、组织供应商展示和票选,以及公示采购流程;家委会和家长则发挥主体地位,参与采购全流程、传达信息、投票决策。

面对 “全市统一校服” 引发的诸多问题,各地不妨借鉴上海的家委会校服采购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遵循市场规律,严格把控质量,让校服真正成为展现学生风貌、承载校园文化的载体,而非引发争议与诟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