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宣传活动走进武乡 “触摸”八路军的红色历史

津云 2025-08-18 09:04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8月16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宣传活动参访团一行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和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触摸”八路军的红色历史。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记录小院里运筹帷幄的往事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东35公里处的丘陵山区。1939年10月11日,八路军总部迁到了这里,1940年6月27日,从这里又迁往砖壁村,在这八个半月的时间里,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华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以及根据地的创建。1961年3月4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正式对外开放。

王家峪旧址内复原了左权、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乡工作、生活的旧居,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述他们在这个院落运筹帷幄的往事。

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左权副参谋长兼前总参谋长在此辅助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华北抗战。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参谋工作、后勤工作、军队建设和发展敌后军事工业等方面,左权同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讲解员介绍,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出生在土河坪的野战卫生部,三天后来到这里,在这里过了满月,当时坐满月的条件非常艰苦,朱德总司令的夫人康克清同志拿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送给太北,于是,就把朱德做寿辰时,参谋处一科党支部送给他的写着“模范党员”四个字党旗,剪了一角给太北做了一个小被子。小太北百天后,百团大战前夕,左权同志夫人刘志兰便带着女儿回到了延安,从此,他们母女和左权天各一方。

1942年5月25日,为了掩护总部机关安全转移,左权将军率领总部警卫连突围,在辽县的十字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里还原了朱德在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的寝室兼办公室。当年,朱德在这里先后接待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战地妇女儿童考察团的陈波儿、抗战建国教学团的李公朴,以及许多友军将领、民主人士、士绅名流,领导了华北敌后生产自救和新文化运动,指挥广大军民粉碎了日、伪、顽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后创建和发展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彭德怀在武乡的八路军总部组织总部直属机关人员进行生产自救,开展敌后新文化运动;指挥反顽战役,击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巩固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酝酿和部署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进一步鼓舞了敌后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让八路军精神千秋万代

山西长治,居太行之巅,是太行精神的诞生地,也是八路军的摇篮。抗战岁月,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在太行山区,指挥八路军驰骋华北抗日战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八路军是如何凝聚起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磅礴力量,铸就了太行精神?“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参访团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八路军抗战史。

位于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唯一一座全面研究与宣传八路军8年抗战光辉历程的大型专题纪念馆,纪念馆于1988年9月开馆,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主要由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八路军将领馆、窑洞战模拟景观等参观景点组成,是一处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景观、油画、雕塑、场景复原等多种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八路军抗战的历史。

自开馆以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

红色文化艺术创意基地

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司令部长期驻扎。与此同时,文化、新闻、后勤、军工等部门也相继进驻。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是“三会一校”革命旧址,位于距武乡县城东20公里处的浊漳河畔,现存52间院落,也是主要的红色文化艺术创意基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军民奋起反击,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军事侵略的同时,政治上拉拢,经济上掠夺,文化上欺骗、诱惑。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勉励文艺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文艺武器进行对敌斗争,要求“笔杆子必须赶得上枪杆子”。

毛主席在1938年延安鲁艺指出:“你们要走出鲁艺的小观园要走向前方的大观园”,“小观园”指的就是延安鲁艺,“大观园”指毛主席鼓励文艺战士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工作和斗争中去。1938年底,延安鲁艺的部分文艺工作者离开延安,东渡黄河,辗转吕梁、太岳山区,历尽艰难来到了太行山,来到了武乡县下北漳村。

当时的下北漳村,外表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里面却藏龙卧虎。抗日文化战线的大本营,包括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等重要文化团体。在敌后艰苦的条件下,鲁艺的艺术家们拿起刻刀,以艺术的方式创作《背粮》《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关家垴指挥战斗》《狼牙山五壮士》等木刻作品,这些作品在各个根据地广为流传,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抗战的热情,也极大地调动了根据地群众的拥军参战热情。

2021年8月,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展示鲁艺师生和其他抗战文化团体在此进行的文化抗战运动,以及抗战期间创作的兼具革命精神与文学艺术价值的各类文化作品。修葺一新的鲁艺旧址高高矗立,曾经破损的砖瓦得到修缮,各种珍贵的实物和史料以文字、图片、木刻版画、数字化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静静地向参观者述说着鲁艺师生以及其他抗战文化团体在此进行文化抗战的峥嵘过往。

(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发自山西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