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暴雨如注,黑云压城。7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冒雨来到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杭州市富阳区受降村的群山之间。被雨水淋湿的参观者们络绎不绝,只为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重温那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
馆内展陈分为“侵略暴行”“不屈抗战”“胜利欢庆”“接受投降”“审判战犯”五个单元,完整呈现了浙江人民抗战的血泪历程与胜利时刻,讲解员在一旁动情讲解:“这里曾是日军江北指挥所,1945年却成了他们屈膝投降之地。”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次日,日机轰炸浙江;战争中,浙江省杭州市和37个县被长期占领;展柜里,731部队的防毒面具、肢解人体的铁锯,与宁波开明街鼠疫场景复原交织,无声诉说着浙江6万细菌战死难者的痛苦。
受降厅的复原场景尤为震撼。左侧为中方受降主官席位,右侧是日军代表。两张桌子形成鲜明对比,中方使用的是村中最好的圆木桌,日方则是一张被白布遮盖的条桌。
据受降村的老人们回忆,日军代表交上军队名册、图纸时恭恭敬敬,只说了一句话:“战争终于结束了。”类似的讲述,在受降村的一代代人中一遍遍被重温,成为教育后人的鲜活教材。
为纪念这段历史,1946年富阳县将该区域命名为“受降乡”,宋殿村也得名“受降村”,并成为中国唯一以“日军投降”为缘由命名的村。
华永贵和他的小儿子
穿过雨帘走进受降村,90岁的华永贵老人摸着脖颈告诉记者:“小时候鬼子的军刀就架这里,我的岳父曾被强征为劳工。2007年乡镇合并时,‘受降’一名差点被取消,大伙联名写信护住了这个名字。现在的受降村是富阳区中秋村和大树下村合并而成。”
这份坚持延续到了2020年杭州地铁6号线开通,地铁站因位于受降村核心区域而得名,延续了历史地标的标识意义。
这座曾经的抗战前线村,如今也成了乡村振兴的缩影,地铁线直达、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污水管网入地,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家别墅,在当年的废墟上建起,华永贵一家也在2021年住进了3层小楼。
雨霁云开,从受降村上向东远眺,杭州的城市天际线在朦胧间勾勒出繁华轮廓。钱江新城“七星拱月”的建筑群,托起310米的杭州世纪中心,与奥体莲花碗交相辉映。曾遭受战火蹂躏的“地上天堂”,2023年成为中国第八座GDP“两万亿”之城,蝶变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杭州六小龙”改写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版图,300家上市公司在此汇聚,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1年全国第一……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彻夜的灯火,与纪念馆胜利欢庆场景中浙江军民高擎的火炬一道,共同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走出展厅,警世钟传来悠远的钟声,既是在提醒游客铭记历史,也激励着人们在开拓创新中迈向未来。穿越80载岁月,这座以“受降”为名的村庄,早已把胜利的基因融入一代代钱塘弄潮儿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