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8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热察绥地区受降主官,负责包头、归绥、集宁、张家口、大同等地的受降(大同地区后改归第二战区受降)。
9月24日,包头日军投降,9月28日,傅作义在归绥接受侵华日军驻蒙军司令根本博、参谋长中川留雄投降。这场日军投降仪式也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中最北端的一个,与最南端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受降仪式恰巧在同一天进行。
傅作义在归绥受降仪式上讲话(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当时归绥是绥远省的省会,傅作义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受降官,负责第三受降区(也称热察绥地区)的受降,包括:包头、归绥、集宁、张家口、大同等地的受降(大同地区后改归第二战区受降)。该地区情势复杂,各方势力斗争激烈。
1945年9月,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前往归绥出席日本受降仪式的照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
晋察绥边区总司令部1945年9月份阵中日记(节选)
具体投降日军官兵数量未见于资料,按独立警备队的正常编制员额推算,两个大队约1500人,这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区中投降日军人数最少的。原因是“八一五”后,日军驻绥包蒙疆司令部和118师团都转移到了平津地区,该地区已没有日军大队以上级别的部队。
80载光阴荏苒,归绥受降的具体地点如今已经难觅踪迹,但这片土地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抗战的斗争史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洁如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