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农商行:金融村官链村组,高效服务兴产业

2025-08-13 17:1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缪子龙、方婧)今年以来,武汉农商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相关工作部署,深入推广“金融村官+国企联村”服务模式,从全行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担任金融村官,搭建起连接金融机构与农村产业的桥梁。金融村官们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尖兵”,深入乡村一线,实地摸排村情、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对接农企农户融资需求,以武农商金融力量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金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道路。

跟进农企需求,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在乡村一线,金融村官不仅是金融政策的“宣传员”、金融服务的“联络员”,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和“信息员”,他们第一时间发现农企和农户的资金短缺难题,迅速响应、主动对接,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投放,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新洲区某合作社多年来深耕莲藕规模化种植与产业化经营,凭借脆嫩多汁的优质莲藕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随着莲藕的市场需求不断攀升,合作社计划采购优质藕种、引进智能化设备、建设莲藕深加工车间,但苦于流动资金不足。武汉农商行新洲支行金融村官得知企业的资金需求,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合作社经营特点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成功为合作社发放100万元贷款,为企业扩大经营播洒资金“及时雨”。

如今,合作社的优质藕种采购清单已敲定,预计今年亩产将提升15%,同时,合作社新引入的新型挖藕机械在田间不断工作,既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又确保了莲藕的品质,同时深加工车间的筹备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未来,合作社产出的鲜藕将化身为藕粉、藕夹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推向市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武汉农商行的金融村官持续跟进派驻村组的农企和农户经营发展情况,对资源禀赋突出、产业基础良好的农企给予重点关注,全力满足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集中力量打造金融赋能示范工程,以“产业旺”促“乡村兴”。

武汉某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位于新洲区旧街利河村,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早在企业初创阶段,武汉农商行新洲支行金融村官就对企业经营情况保持高度关注,持续跟进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为企业及时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多年来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资金超3000万元,助力企业从最初的鲟鱼养殖起步,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水产品深加工、茶叶种植等领域,最终成长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武汉农商行的一路陪伴。武汉农商行对我们而言不仅是资金提供方,更是战略合作伙伴!”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在武汉农商行金融村官的长期跟进服务下,企业顺利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集养殖、加工、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年营业收入突破4千万元,辐射周边2000余户农民参与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提供长期岗位300余个,季节性用工超千人,成功带动村组和村民走上“致富大道”。

加强多方联动,构建共赢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并不是金融机构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紧密协作才能顺利演奏的“交响乐”。武汉农商行长江新区支行持续深化“政银企”三方联动机制,和村两委、国企联村党委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共同研究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推进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成功谱写“政银企”三方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武汉农商行长江新区支行长期聚焦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的蓝莓种植产业发展,金融村官积极对接当地政府部门,为产业发展申请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参与村集体发展规划,通过设立村级金融服务站、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讲等方式,助力提升村民的金融素养和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在金融村官的支持下,该村成立某农业有限公司,成功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江新区支行金融村官主动上门,采用保证担保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迅速发放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有效填补了企业因缺乏足值有效抵押物而面临的资金缺口,真正实现“金融惠农、政策直达”。

在武汉农商行资金“活水”的润泽下,新博村蓝莓种植产业蓬勃发展,如今,该村12亩蓝莓种植地产量达4000余斤,年销售额60余万元,带动500余名村民就业,村民收入显著提升,实现“在家门口致富”的梦想。

下一步,武汉农商行将持续深化金融村官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引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