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黎燕珍)8月7日,记者从咸安区公路管理局获悉,该局在公路养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为解决传统沥青路面处置方式施工周期长、造价偏高等问题,在全市率先运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实施路面养护改造工程。
当天上午,在S208省道咸安区桂花镇柏墩街至翠竹岭隧道段,一台台专用机械高效运转,泡沫沥青再生机喷管中雾状棕褐色泡沫喷涌而出,与旧路面铣刨料迅速交融。不到10分钟,一段30米长的崭新路基已初具雏形,压路机紧随其后有序碾压。
传统公路养护中,“铣刨回笼”工艺不仅施工周期长,铣刨废料运输、加工还会产生大量能耗与成本,刺鼻的沥青烟气更让环保账“难算”。
如今,在施工现场,这一困局被彻底打破:旧路面沥青混凝土被冷铣刨后,经破碎筛分,与适量碎石、水泥及泡沫沥青当场搅拌,自动化搅拌与摊铺同步作业一气呵成,再生后的混合料直接压实成新路面,全程看不到废料外运,也闻不到刺鼻气味。
“水温精确至85℃,高压空气将沥青膨胀20倍,此刻黏度最低,能完美包裹骨料。”技术员杨师傅紧盯设备控制屏,话语里满是对这项技术的自信。“正是这精准控制的温度密码,让泡沫沥青能巧妙增大与矿料的裹覆面积,既改善拌和和易性,又缩减‘自由沥青’厚度,从根本上提升混合料质量,再生后的路面稳定度显著提升,对车辙、裂缝等常见病害的处理效果更胜往昔”。
“这项新技术在节能、环保、质控、效率上实现了全方位突破,原路面沥青混凝土实现100%循环利用,运输及加工废料的成本直接‘归零’;单机效率较传统工艺飙升80%,3公里路段6天即可完工;常温作业避免高温加热产生的能耗与烟气,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高效。”咸安区公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技术的推广,为构建绿色低碳、经济高效的现代化公路养护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咸安经验与范例,标志着公路养护技术迈入了更高效、更环保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