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慕枫 郑鉴峰 孙小婉)近日,《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发布,小池滨江新区跻身中国中部百强镇第15位,较2024年再进5位。
从传统农业乡镇到全国中部百强镇前列,从“省际边缘”到“鄂赣支点”,这座小镇用发展实践证明:镇域经济腾飞,在于“架梯子摘星星”——从借力武汉光谷的科创势能到联动江西九江的产业资源,从承接省级政策的赋能红利到激活镇级治理的服务效能,小池的每一步跃升,都印刻着“借势而为、造势而起”的智慧。
产业集群:成势,从“链主”引领到抱团成势
8月7日清晨,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里,技术人员正围在一台银色设备前屏息调试。
研发中心主任李超手持转子,向记者展示这项与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秘密武器”——拉伸流变挤出装置。“传统设备像揉面,反复挤压会破坏材料性能;新装置像拉面,温和拉伸让产品寿命提升30%。”他测算着,这项全球首创技术每年能为企业省下500多万元。
隔壁的智能化车间里,叉车穿梭往来,工人正将成箱的光缆护套料码放整齐。“这些货今天发往武汉,明天一早就能送到长飞、烽火的生产线。”车间主任笑着说。
从6.5亩的小作坊到年销量9.2万吨的行业标杆,科普达用15年时间完成蜕变,如今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涵盖8大系列130个品种,成为小池光通信材料产业链当之无愧的“链主”。
“小池的交通优势让我们实现‘当天发货、次日送达’,而产业链配套则让原料采购成本降低15%。”公司董事长柯斌道出企业与小池共成长的发展密码。
这种“近邻效应”正产生磁石般的吸引力:2022年,时代精铜科技循着科普达的产业链而来,专攻精密铜杆;2023年,上市企业双杰电气签约入驻,填补线缆设备空白;今年5月,湖北欣盛达科技投产即拿下7000万元订单,专攻线缆成品。据悉,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30家光通信材料企业在小池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链条,自我配套率达90%,像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向着百亿产业集群全速冲刺。
光通信材料产业的“枝繁叶茂”之外,绿色印染和现代纺织产业正补上关键一环。“产业链‘断链’如同卡住七寸,色布销售环节外流,每米布料附加值减少2元。”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小池镇党委副书记陶爱华的感慨,道出中部纺织集群的集体焦虑。
转机来自2024年湖北省的产业棋盘——将小池绿色印染基地纳入省级战略,布局鄂东唯一规模化印染专业园区。政策东风下,热电联产、污水处理项目闪电推进,清江大道西延线贯通在即,一期4.5万吨污水处理厂加速建设。
“印染企业离不开稳定热源,我们的热电项目能为整个园区提供能源保障。”杭州热电项目负责人说。依托这家“能源链主”的吸引力,盛美印染、卓达印染、文发纺织等9个项目接踵而至,重点突破化纤面料印染,一举补上黄梅纺织服装产业“染整”短板。
跨域协同:借势,融圈互动架起“黄金”通道
站在小池长江大桥上远眺,西侧武汉都市圈的科创光芒隐约可见,南侧九江石化的储油罐群鳞次栉比。“小池的优势在区位,关键在会借势。”县委常委、小池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小池镇党委书记商胜辉的话,点出小镇突围的深层逻辑。
向西,小池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在光谷科创大走廊中找到精准坐标。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梅;总部在武汉,生产在黄梅。”这句在小池企业间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协同发展的精髓。
2023年,“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挂牌,让这种协作按下加速键。科普达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破解新型螺杆技术难题;宇洪光电引入武汉高校团队,研发的5G专用线缆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0%。如今,小池60%的光通信产品直供光谷企业,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
湖北时代精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平表示,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链接武汉都市圈的资金、技术和广阔市场,来实现我们企业的二次腾飞。
向南,与江西九江的联动日益紧密。依托九江石化的原料优势,小池正共同招引长丝短纤、绿色印染头部企业,推动跨区域产业聚集。民生领域的协作更显温度:改造升级后的小池裕丰农贸市场,每天向九江供应30吨新鲜蔬菜,成为名副其实的“九江菜篮子”。更令人期待的是,G105改线过江通道、黄梅至九江高速、过江隧道等项目正加速推进,未来鄂赣两岸将实现“抬脚就到”。
向东,小池紧盯长三角产业转移机遇。依托奉化对口合作产业园,这里正打造中部绿色印染集中区。“长三角的印染企业有技术、有订单,但受环保指标限制难以扩产,小池的绿色印染基地正好承接。”小池滨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小池镇镇长候选人郭建涛介绍,今年上半年小池外出考察推介19批次,签约强链补链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达98.7亿元,其中不少是来自长三角的转移项目。
营商沃土:造势,服务护航激活发展动能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盛美科技项目刚走完土地报批流程,政府专班就带着环评、能评的申报清单找上门,从拿地到进场施工,我们连审批大厅的门都没进过。”项目负责人站在平整好的厂区土地上,指着远处忙碌的专班人员感慨,“这种‘拿地即开工’的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
优质营商环境的温度,往往藏在企业最需要的细节里。今年初春,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部办公室里,项目申报负责人刘玲正对着省级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的驳回通知书犯愁——申报材料因研发重点表述模糊,未能通过初审。消息传到小池政务服务中心,专班当天就上门,逐页梳理企业研发数据,重新提炼技术研发亮点,最终帮助企业成功挂牌。这份服务自觉,早已沉淀为制度化的保障。小池从用地保障到技改创新,从人才引进到入园孵化,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光电产业园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中心,15家机构整合了规划设计、环境评估、财会咨询等全链条服务,企业从拿地到投产的手续在此实现“一站式”办结,兑现了“八个一”服务承诺。
而这份高效的背后,是“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深层突破。“过去企业开办要跑5个部门、盖8个章,现在‘一窗受理’就能全搞定。”在小池滨江新区行政审批局,大厅负责人展示的数据显示:市场准入类审批从30天压缩至1个工作日,项目建设审批从330天压减到45天,效率提升超85%。
作为全省首个乡镇行政审批局,接到企业办理证件的诉求,行政、发改、规划三部门组成的“服务铁三角”,通过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企业办事从“跑断腿”变成“家门口的VIP服务”。
长江潮涌,奔流不息。从三省交界的滨江小镇,到跻身全国中部百强镇第15位,小池的崛起之路,既是一部敢闯敢试的创新史诗,更是一曲借势而上的协作欢歌。如今的小池,正以“勇向潮头立”的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