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潮丨湖北“夜经济”:拉动消费新引擎

支点财经 2025-08-07 18:26

黄鹤楼灯光秀,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李辉 摄)

湖北抢抓夜经济发展机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业态模式,完善配套设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

从江城武汉的璀璨江景到襄阳古城的唐风古韵,从宜昌峡江的晚风渔火到恩施宣恩的土家欢歌,夜经济,犹如星火燎原,点燃了湖北的消费活力。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在旅游人均消费的贡献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

目前,湖北有11地入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拥有80个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夜经济的形态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夜市模式,拓展出夜游、夜购、夜演、夜健、夜学等多元场景,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夜经济”业态丰富多元,激发消费潜力

炎炎夏日,中国夜游名城武汉,作为中部最大城市,是夜经济的主战场。

8月4日晚,游客李女士站在长江荣耀号上,欣赏两岸的夜景和百余栋建筑联动上演的灯光秀,无比惬意。以长江灯光秀、知音号、夜上黄鹤楼为主要内容的长江夜游,成为武汉都市旅游核心品牌,受到市民和游客追捧。

此刻,百年老街——江汉路步行街人潮涌动,散发出新的青春活力;武商梦时代夜间举办“中法夏至音乐日”“多巴胺泡泡音乐节”,市民嗨到凌晨5点;武汉万象城精酿啤酒节,引来无数吆喝声……漫步武汉街头,一个个商圈、商场俨然是夜消费的乐园。

夜间,也是都市人运动的最佳时段。跑步、打球、游泳,夜间体育运动成为了武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6月,湖北启动“夜炼・夜训・夜赛”促消费试点工作,延长体育场馆夜间开放时间,举办夜间篮球赛,打造体育场馆“夜经济”消费圈。

从荆州古城顺江而下,沙市码头文创园的夜晚游人如织。作为长江沿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如今在保护性改造中焕发新生。“走在这里,处处都能感受到百年商埠的文化氛围。”游客陈女士不停用手机拍摄老码头砖墙上的商号浮雕。

傍晚,宣恩县贡水河音乐喷泉开始热闹,河岸边的餐厅里,游客们围着长桌品尝当地美食合渣、烤鱼,岸边的吊脚楼里传来咚咚喹的旋律。宣恩将土家非遗、民俗活动融入夜间经济,形成“夜游贡水河+非遗展演+美食体验”的特色模式。

从都市到县城,从光影交织的沉浸式夜演,到热汗挥洒的夜间运动,从激情澎湃的音乐节,到创意纷呈的市集体验,湖北夜经济遍地开花,业态丰富多元。“每个城市和县域都有独具特色的夜游项目,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夜间格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夜间旅游激发了社会投资和供给创新,丰富了旅游业态。”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支点记者表示。

宣恩仙山贡水旅游区。(张泉 摄)

文化IP点亮夜经济,打造独特记忆点

8月3日晚,武汉黄鹤楼景区人头攒动。“夜上黄鹤楼”作为武汉夜间文旅的标杆项目,自2020年推出以来深受游客喜欢。今年暑期,“夜上黄鹤楼”灯光秀门票预订较去年同期翻番。

“登上黄鹤楼,看到的不只是一座名楼,更是流淌其间的诗文化和荆楚文化。”来自河南的游客曾先生由衷感慨。

湖北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各类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融入夜间游览场景,与文化IP深度融合,便有了灵魂与温度,更易留下深刻印记。

襄阳盛世唐城一入夜便成了流光溢彩的夜长安,身着唐装的人们在仿古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大唐倚梦》是唐城最核心的夜间演出。以大唐将军视角展开,“明德奏凯歌”“朱雀展国威”“寻梦胡玉楼”大气恢宏的表演依次展开。

盛世唐城景区营销总监黄杰对支点记者表示,2024年,盛世唐城全年门票营收1.5亿元,其中夜游占比超六成。吸引了《长安的荔枝》《东京梦华录》《妖猫传》等上百个剧组取景拍摄,沉淀出独具特色的影视文化IP。

孝感以“董永传说”为灵感,精心打造了“槐荫船说”沉浸式光影夜游项目,成功塑造了具有本土文化灵魂的夜游IP。项目采用行进式乘船观演模式,以流传千年的仙凡爱情故事为核心叙事脉络,展现《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同心》六幕场景。

“当文化IP与夜间旅游消费深度结合,夜经济便不再是简单的灯光秀与小吃摊的叠加,而是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传递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湖北省旅游学会会长马勇对支点记者表示。

襄阳唐城夜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唐城景区供图)

运营提质增效,政策为“烟火气”护航

夜经济的长效发展,需要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的强力支撑。

去年,我省投入1000万元,支持全省消费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划定允许夜间临时占道经营的区域和路段,设立夜市、疏导点、摊位等,方便商家有序经营。今年,又出台了《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重点景区、商圈、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新培育20家夜间消费集聚区。

“为夜间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需要多方面协同治理。”马勇表示,应将夜经济纳入地方整体发展规划,整合各类业态资源,策划特色消费内容,精准引入经营主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夜间交通等公共服务效能。

湖北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培育发展夜经济。

武汉市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长江夜游”等10条精品线路,支持企业降低票价,推出“夜游+小龙虾美食”等组合产品,夜间客群中年轻家庭占比提升至55%。

襄阳市开放允许夜间临时占道经营的区域、路段58处,通过“定区域、定时段、定类型、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的方式,做好城市管理。荆州打造“夜荆州”IP,整合古城墙、沙市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改造亮化景观,提升街区品质。

夜经济已成为拉动消费的强支撑。湖北正抢抓机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业态模式,完善配套设施,让夜经济的业态更加丰富多元,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