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沈年慧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武汉光谷高新大道的中建科技产业园,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让人想不到的是,冷气的主要来源竟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尾水。
综合能源站内部清爽、整洁。(受访单位供图)
6月,中建科技产业园综合能源站投用。这个藏身于地下室、占地仅3000平方米的小站,满足约37万平方米产业园九成以上的集中制冷供暖需求,覆盖酒店、写字楼、场馆、商业街等多元业态。能源站投用以来,产业园用电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8.2%。
幕后功臣,是污水源热泵技术。
8月5日,综合能源站站长安明介绍,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就成为尾水。中建科技产业园距离豹澥污水处理厂不远,输送尾水的管道从门前经过。经协商,管道拐了个弯,来到产业园地下,变成清洁能源。
尾水温度恒定,在武汉的夏天,一般是20摄氏度到26摄氏度,低于地面环境温度。能源站安装4台离心式污水源热泵机组,将尾水中的冷能置换出来,变成空调出风口的丝丝凉风。“用温度低的尾水来给空调中的热水降温,实现冷热交换。”安明介绍,到冬季,尾水温度在13摄氏度到16摄氏度,这时候,就用尾水来给空调中的冷水升温,为产业园集中供暖。
离心式污水源热泵机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豹澥污水厂日产尾水15万吨,这个能源站的日需求量是7万吨。在被“吸走”能量后,尾水回到原先管道,继续排放。
这是华中区域第一个利用排江尾水的综合能源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没有传统供热站的煤灰飞扬、机器轰鸣,只有大大小小的水管纵横排布,水流在其中静谧穿梭。
安明说,传统采暖、制冷需要建设大型锅炉房和煤场、渣场、烟囱、冷却塔等设施,消耗大量煤炭并产生污染,相比之下,污水源热泵不需要更多配套设备,节省费用和占地面积,而且“一机多用”,一套机组就能让建筑冬暖夏凉。
综合能源站应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感知、传输、分析、决策、优化”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并搭配屋顶光伏、充电桩等清洁能源设施,形成一整套多能互补体系,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450吨、减排二氧化碳3600吨,相当于植树20.1万棵。
能源站的智慧管理平台。(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均已出台相关文件,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其中,北京在2024年底实施再生水(污水)源热泵供热面积已达252万平方米,较2020年新增124万平方米。哈尔滨在今年5月批准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将在4条内河沿线建16个污水热源泵站,建成后可为2762万平方米面积供暖。
“污水源热泵技术将城市尾水变成能源,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运营稳定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污水管线铺到的地方,就能建综合能源站,“我们希望,为城市污水综合利用和零碳清洁供暖提供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