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静怡) “请收下这面锦旗,要让更多人知道。”8月1日晚,市民李女士带着锦旗来到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区分局,感谢民警帮其追回被骗12.5万元。
今年以来,黄石市公安局黄石港区分局成立“青盾先锋团”,截止目前,该局辖区刑事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8.46%,“案损数”同比下降60.4%,逐渐由“全警反诈”形成“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激活治理动能 锻造宣防“先锋队”
“我们是青年民警,更要做群众身边的‘反诈守护员’!”据“青盾先锋团”青年民警张曦雯介绍,这支由25名“95后”民警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打破警种壁垒,创新“社区民警+刑侦民警+情指民警”跨界组合模式,将反诈课堂搬进校园、企业、医院,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宣讲141场次,覆盖4.8万余人。
“青盾先锋团”民警在湖北师范大学寝室内开展反诈宣传、发放反诈宣传单页。通讯员 供图
25人分兵把守各个派出所,与社区进行捆绑作战;攥指成拳,集中开展反诈宣防工作,做到“日日有安排、周周有通报、月月有总结”。同时在湖北师范大学建立了120余人的反诈联盟,各街道和行业单位也正在按照“热心公益宣讲”的标准组建反诈志愿团,让“青盾先锋团”孵化出更多团队。
实现降案减损 织密防控“安全网”
4月13日,辖区群众张女士带着孩子前来黄石港区分局刑侦大队接警大厅报案。经询问,张女士14岁的姑娘使用手机时被以冒充公检法的方式电信诈骗,在核对过账单后,确定张女士的被骗损失多达8.6万余元。值班民警在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即联系客服进行紧急拦截,经一个多月时间,陆续为张女士追回被骗损失7.4万余元。
黄石港区分局“青盾先锋团”民警在青山湾景区对游客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我们将去年462起电诈刑事案件被诈骗人群进行分析,将宣防对象分为三类。即区属各单位有组织的人群、小企业小公司能组织的人群,无业、来黄游客等潮汐不易组织的人群,其中78.5%是有组织和能组织的人群。”黄石港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李瑶介绍,该分局通过研判定向,集中精力主攻有组织和能组织的人群,对全区19家大中小学、56家银行、12家医院、13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精准宣传。对刷单返利、游戏代充等高发案件开展“亡羊补牢式”回访;针对无业、游客等潮汐人群,联合社区网格员进行“扫楼式”覆盖。
仅在7月第一周,“青盾先锋团”就开展集中宣防活动17场次,带动社区民警开展70余场次反诈活动,并联合湖师反诈联盟每周开展“扫楼、扫院”行动,5月份湖北师范大学实现电诈“零发案”。
开展群防群治 筑牢平安“防火墙”
“反诈不是公安的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黄石港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局严格落实24时回访制度,每次发案后,由“青盾先锋团+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N”包保小组24小时内进行上门回访,发一宣十,将反诈工作从公安“单兵作战”升级为全社会“协同共治”。
“青盾先锋团”民警联合社区志愿进商铺反诈宣传。通讯员 供图
5月15日11时,黄石港区枫叶山小区罗先生到建设银行沈家营支行取现10万元,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以及询问,罗先生未能说出资金合法来源,依托黄石港区“警银合作”机制,银行工作人员迅速通知沈家营派出所民警到现场进行核查。经核查,罗先生系正在被诈骗份子以“虚假国家扶贫基金”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罗先生信以为真,便提供自己的名下的建设银行卡帮对方走账。经反复释法,明确告知其行为已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后,罗先生逐渐意识到风险,终止了转账操作。同日下午,“青盾先锋团”民警和社区人员再次上门对罗先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并帮助其删除多款涉诈软件。
团队针对学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定制“滴灌式”反诈课程,剖析游戏代单、AI换脸等新型骗局;深入校园、社区、银行等场景,通过运动会广播剧、托管班警示片、家长会反诈APP指导等多元形式实现全域覆盖。同时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扫楼入户”行动,推动家庭落实未成年人监护“四知”责任(知去向、同伴、归时、内容),构建“个人—家庭—社区”三级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