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南戏北传 唱响汾水 黄梅七旬老戏迷带“火”山西票友团

湖北日报 2025-08-04 07:0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柯利华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7月19日,周六,山西太原市小店区的半山小院农庄,婉转动听的黄梅戏唱腔从戏台飘出,台下食客听得入迷,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令人称奇的是,将《天仙配》演绎得韵味十足的演员们,并非来自专业剧团,而是一群地道的山西票友。

他们的灵魂人物,是来自黄梅戏发源地——湖北黄梅县的七旬老人周正猛。

公园偶遇“一字师”

2015年,周正猛到太原带孙子。远离家乡,唱黄梅戏成了他排解乡愁的方式。接送孙辈之余,他常到汾河公园“亮嗓”。

一次,熟悉的《女驸马》旋律吸引了他。循声望去,山西汉子乔恒山正对着手机视频学唱,十分投入,但一句“春风送暖到襄阳”却让周正猛皱起了眉头——“春风”被唱成了“春分”。

“同志,这句是‘春风’,气流要从鼻腔后部共鸣哩。”热心的周正猛主动上前交流。他不仅纠正了发音,更现场示范了气息运用和情感表达。这“一字之师”的点拨,让人到中年的乔恒山豁然开朗,也让他对这位湖北老人肃然起敬。

周正猛是黄梅县蔡山镇人,父亲曾是当地文工团的黄梅戏名角。他自幼耳濡目染,在村剧团唱了六七年,功底扎实。后来虽因故未能进入县剧团,但几十年来,对黄梅戏的热爱从未消减。

自此,公园长廊、绿荫树下,常见二人切磋的身影。周正猛倾囊相授,从吐字归音到身段眼神,一丝不苟;乔恒山勤学苦练,进步飞快。

“黄梅戏苑”聚知音

乔恒山的飞速进步像块磁石,吸引了众多黄梅戏爱好者。

看到大家对黄梅戏的满腔热忱,周正猛提议:“咱们把喜欢唱的都聚起来!”很快,“龙城黄梅戏苑”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