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警务”绘就十里新“枫”景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5-08-01 15:1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姚薇)“谢谢啦,小张!”杨婆婆攥着民警的手,皱纹里漾着笑意。近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十里社区,民警帮助独居老人安装电风扇的身影,是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泥土警务”扎根民生的生动缩影。



十里铺派出所民警上门帮助独居老人安装电风扇

近年来,沙洋县公安局十里铺派出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乡村治理血脉,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获评全省公安机关“找堵防”示范单位、执法办案先进集体,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一道亮丽的“枫”景线。

五土警务:扎深基层治理的“根须”

在十里铺派出所,“土”是最鲜活的治理密码。民警们深知,乡村警务的生命力植根于田埂上、院落里、方言中,由此探索形成的“五土”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间自然生长。



十里铺派出所民警带着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义诊

副所长鄢北辰的抽屉里,三本方言笔记记录着他与群众“说上话”的历程。面对移民占三成的辖区,云南腔的“给吃饭了?”、四川话的“吃饭没得?”、河南语的“喝汤了么?”……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表达,曾是他走访时的“拦路虎”。

拜师村组长、田间学方言,3个月后,一句地道的“喝汤了么?”鄢北辰终于叩开移民石某的心门。如今,鄢北辰已能自如切换多地方言,被老乡们亲切称为“方言活字典”。

“五土”工作法早已融入日常:甘当“土警察”,由老民警带新警“认门认人”,从“校门”“警门”快速融入“农门”;勤走“土路”,每周三次以上走访田间地头,用“铁脚板”踩实社情民意;善讲“土话”,用“远亲不如近邻”等俗语化解纷争;乐交“土友”,联合村组干部、乡贤等构建共治网络;精开“土方”,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良方。

今年以来,民警们靠“土办法”收集意见百余条,推动装路灯、修村道等20余项民生工程落地,解决急难愁盼300余件;并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排查整治治安、消防等各类风险隐患50余处。

同时,派出所整合“一村一辅警”、义工联力量,组建“平湖义警”十里中队,让20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成为平安建设的“生力军”,辖区刑事、行政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泥土警务”真正沾满了民生温度。

三调联动:织密矛盾化解的“网络”

在金玉村村民的记忆里,吴某曾是个“刺头”。母亲与邻里争执,他动辄“冲锋陷阵”,伤人、拘留、入狱的循环让家庭濒临破碎。狱中,他甚至扬言报复。

转折始于鄢北辰的坚持:年节上门走访、40岁生日送蛋糕……点滴温情终融化坚冰。出狱后,民警又为吴某寻生计、解困局,如今的吴某已成为治安积极分子,用亲身经历劝导邻里和睦。

这是十里铺派出所矛盾纠纷“闭环治理”的缩影。依托“网格化+铁脚板”,派出所联动36名乡贤组成“土友智囊团”,每周三穿梭于216个湾落,将土地纠纷、邻里矛盾这些“火星”分级分类记载,实行“周汇总、月清零”。

“说情、说理、说法”三部曲是调解法宝。车坪村周、李两家因祖坟与农田积怨多年,每逢祭扫必起冲突。今年清明,周家纸钱引燃李家麦田,双方举锹对峙时,副所长张涵冲入人群夺下农具,随即启动“警民联动+多元调解”,联合司法所、国土部门划定界址、明确祭扫规范,最终让红指印按在了和解协议上。

民警深入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向花农、合作社经营主体宣讲预防合同诈骗知识

“调解不是终点,回访才是关键。”对已化解的矛盾,派出所实行“民警+村干部”双线回访,动态评估协议履行和关系修复情况,确保矛盾不回流、不升级。2025年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四口防控:筑牢平安出行的“经纬”

清晨七点的十里铺集镇西街口,副所长黄启金的哨音穿透热浪。这个207国道与311省道交会的“夺命路口”,曾单月连发3起亡人事故。而如今,三轮车、货车、摩托车如溪流般有序汇入主干道——变化源于派出所创新的农村道路交通治理“四口”工作模式。




民警联合志愿者在村口开展交通劝导工作

十里铺地处宜昌、荆州、荆门三市交界,15.8公里国道、17.4公里省道、150余公里乡村道路交织,日均车流量超2万辆次,而派出所仅有12名民警、12名辅警。2018年“队所合一”改革后,民警既当治安警又当交警,实现“一警多能”。2022年,“四口”模式进一步升级:民警守镇口、驻村辅警守村口、36名路长守湾口、478名志愿者守家门口,将治理力量“攥指成拳”。



民警向群众普及安全头盔的正确佩戴方式

集镇西街口,民警早晚疏导、日间查纠,实现“一分钟到场”;芦堰村口,驻村辅警裴文林举着破旧头盔宣讲“头盔是救命符”,拦下超员车辆、未戴盔骑手;黎明村口,路长李传福每日巡守,汛期报险、雪天撒盐,红白事必讲安全课;1.1万余户家门口,志愿者用顺口溜、平安图普及交规……

三年来,全镇交通事故数下降23%,亡人事故数下降25%,曾经的“事故黑点”变成了“平安驿站”。

项目警长:浇灌产业发展的“沃土”

2023年12月,荆荆高铁十里铺段竣工,项目负责人将“三年无盗”的锦旗送到派出所。这背后,是6名“项目警长”与村干部组成“6+6”联动小组,三年驻守工地,实现矛盾前端化解、安全一线监管的零发案。



民警向企业员工宣传反诈知识

在十里铺,14支“项目警长”分队深入产业肌理。针对快递业、高速收费站、花木市场等行业,量身定制安全排查、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方案。S311省道改扩建时,九堰村养鸡场老板李某担心路基抬高致排水不畅,“项目警长”张涵协调施工方预留通道;今年6月暴雨夜,所长彭军涛带队冒雨救援积水鸡场,连夜联动项目部制定排水方案,既保生计又保工期。

华中最大花木交易市场里,“护苗小分队”由民警、义警、商户组成,2024年6月,商户贺老板轿车被盗,小分队6小时破案,成了小镇佳话。民警还把法治课堂搬进苗木基地,剖析“假订单”诈骗套路,传授电子公章核验技能,让经营户郑先生感慨:“这些防骗知识实用易懂,能有效识别异常订单,也增强了产业风险防控能力。”

便民服务同样直抵“最后一公里”:石牛社区警务室开通93项公安业务,实现身份证、车驾管业务“家门口办”;“警保联合服务站”让摩托车年检、上牌“一站式”完成;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办证、送证……2025年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300余人次。

从田间地头到产业沃野,十里铺派出所以“五土”深耕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民辅警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平安,让法治甘霖浸润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警民携手、共护平安的十里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