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龚梓)7月28日清晨,鄂西群山环抱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业产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由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卫健局共同发起的“一扫双筛,肺常健康,助力无核社区建设”大型免费筛查活动拉开序幕,将移动DR设备、AI辅助诊断等先进技术带入武陵深山,让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直抵百姓家门口。
移动DR车开进村,家门口享受国家级诊疗
“以前做CT要跑几十公里山路,我们年纪大,孩子又不在家,这‘健康方舟’开到家门口,省路费少折腾,太方便了!”76岁的陈士炎大爷做完检查,笑得合不拢嘴。他口中的“健康方舟”,正是此次活动的核心装备——首次进驻五峰山区的移动DR健康体检车。
这辆体检车藏着“黑科技”:“一扫双筛”模式通过一次DR胸片扫描,能同步筛查肺结核、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车厢外,村民按指引有序排队;车厢内,精密仪器运转,放射科医师轻触屏幕,胸部影像便实时上传云端。AI系统即刻标注可疑阴影,推送给现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专家复核。
“AI阅片像漏斗先筛一遍,可疑病例第一时间锁定,效率提高了好几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特聘专家、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刘宇红解释,这让深山里的筛查精度不输大医院。
74岁的李家华大爷常年受咳嗽困扰,查完后赶紧找医生咨询。“情况不严重,定期复查就行。”医生留下电话方便后续问诊,他揣着单子念叨:“这服务暖到心窝里。”
舌拭子检测技术同样让村民称奇。刘宇红介绍,约半数结核病人无咳嗽咳痰症状,常规痰检容易漏诊,而舌拭子采样不干呕、速度快,分子生物学检测能精准筛出潜在感染者,“特别适合老人”。
优质资源下基层,打通山区就医“最后一公里”
业产坪村地处五峰、宜都、松滋、石门四县交界的深山区,交通不便曾是村民看病的“拦路虎”。“以前查肺要翻山越岭去县城,现在专家带着设备上门,太省心了!”带父亲来筛查的王女士感慨道。
“山里人健康意识薄,结核常被当‘普通咳嗽’;镇卫生院CT设备搬不进山村,以前下乡体检胸片筛查也没普及过。”仁和坪镇卫生院副院长梅滔坦言,这次筛查,终于补上了深山肺部疾病筛查的短板。
作为全国首批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单位,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此次不仅派出24人专业团队,更联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8名专家、乡镇卫生院12名医护人员及30名村志愿者,组成“三级联动”攻坚队伍。北京专家分批次现场坐诊,疑似病例当场制定转诊方案、疑难影像远程实时会诊——从筛查、诊断到治疗,一条“筛查在深山、会诊在云端、救治在基层”的绿色通道就此打通。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还推出“双保险”救助,依托宜昌市“特殊传染病患者救助基金”,为困难患者提供免费的爱心营养餐和医疗救助。
“申请成功后,困难患者可获得住院治疗自费部分的50%救助,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1万元救助。”该院患者服务中心主任杨倩蓉说,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帮患者卸下经济负担。
筛查防治相结合,筑牢“无核社区”健康防线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活动开展5天来,在业产坪村、杨柳池村、仁和坪村等村落共筛查群众2218人,其中不乏湖南石门县等邻近村民自发前来。共完成舌拭子采样2143份、DR检查2203人次、专家问诊496人次,医护人员、志愿者为800余名群众提供了健康咨询及日常用药、家庭护理指导。
为方便群众后续就诊,筛查现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安排专车往返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县医院及镇卫生院,实现筛查、诊断、治疗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截至7月30日,已通过该通道向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转诊5人。
现场咨询处,医护人员正在发放结核病防治手册,普及健康知识。77岁退休教师李家均3年前确诊肺部肿瘤,经靶向治疗和中药调理后效果显著,此次筛查未见异常。她握着专家的手说:“以前总觉得癌症没得治,现在才明白,早筛查、早治疗,相信医生能救命!”
作为宜昌“无核社区”建设的关键举措,本次活动将持续两个月,覆盖仁和坪镇、五峰镇等乡镇3万居民,后续将推广至长阳、兴山、秭归等重点县市,预计总筛查规模达10万人。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专家杜德兵介绍:“通过筛查,我们能精准掌握鄂西山区结核病流行现状,为‘无核社区’提供数据支撑。风险患者走绿色通道入院,确诊患者纳入规范管理系统,真正实现‘防在基层、治在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