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铁路评湖北|东湖评论: 一双鞋走出“鞋都”新城

荆楚网 2025-07-30 17:27

1991年春节过后,阳新火车站的站台上,一双双沾满泥土的布鞋、胶鞋、解放鞋,承载着数以万计阳新人的希望,踏上千里之外的务工旅途。彼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湖北阳新县内,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乘着时代的浪潮,涌入江浙一带的沿海城市务工。这座小站,成为他们追寻梦想的起点。

从1993年的4.5万人,到1997年的10万人,阳新站输送的外出人员急剧增长。每年春运,面积仅600多平方米的车站被挤得水泄不通,定员118人的硬座车厢常常塞进200多人,客运压力陡增。

伴随全国铁路大提速释放运能,2001年春节,铁路部门为阳新这座小城“量身定制”了直达温州、深圳的始发列车。两年后,为满足持续激增的客流,武九铁路复线改造启动,阳新新站也破土动工。

2005年8月20日,新阳新站建成启用,运营15年的老站功成身退。破除交通瓶颈,为阳新县经济插上了起飞的双翼。2008年,全球制鞋巨头——台湾宝成集团落子阳新站北面,成立宝加鞋业。在龙头引领下,各类企业纷至沓来,阳新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日益强劲。

2010年,武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运能再升级。便捷交通叠加特色人力资源优势,催生了第一家本地制鞋企业——可兴鞋业。这家专注特种劳保鞋的企业,重金投入研发,斩获多项国内外专利,产品畅销海外。其七条生产线,让阳新“鞋匠”在家门口就能捧上“金饭碗”,不少老鞋匠进入研发团队,年薪比在温州打工时提升43%。

2017年9月,高铁驶入阳新站,阳新县正式进入“高铁时代”:1小时抵武汉,5小时达温州。可兴鞋业顺势将研发部门迁往人才、信息、资本高地武汉市,武汉研发的产品,在阳新的车间里变成一双双远销全球的商品。2019年4月,阳新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凭实干跻身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红土地上结出致富硕果。

如今,阳新工业园区内,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高效衔接,1小时内可自由切换。隆志鞋业负责人坦言,落户阳新,正是看中了县内三座高铁站、毗邻的黄石新港以及鄂州花湖机场的卓越区位。

从“输出劳力”到“汇聚产业”,30多年来,“阳新鞋匠”完成了华丽蜕变:2009年荣膺“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2023年,“阳新鞋都小镇”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特色小镇。如今,680余家鞋企星罗棋布,年产鞋超1亿双,带动就业8万余人。鞋业,已当之无愧成为阳新富民强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支柱。铁轨延伸处,千鞋踏出了这座生机勃勃的“鞋都”新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成子康(武汉铁路武昌车务段 )

责编:阮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