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田恒 杨博源)在樊城区沿江大道旁,襄江社区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老居民搬迁户籍仍在,新楼盘接连拔地而起,面对服务对象大换血、社情民意全新的挑战,社区没有坐等问题上门,而是以“合伙人”机制为支点,撬动了基层治理从“接诉才办”到“未诉先办”的跨越。
物业“合伙人”:矛盾不出楼栋的邻里“润滑剂”
襄江社区联合雍江国际物业成立“江江好”社物工作室。通讯员供图
雍江国际小区新居民入住,物业与邻里摩擦一度成为痛点。襄江社区与物业联手打造“江江好”社物工作室,引入“枫桥经验”精髓,让多方力量有序协作:物业直面问题,靠前解决日常纠纷;社区协调政策与跨部门难题;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则成为化解“疑难杂症”的前哨。责任边界清晰,“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使得“小事不出家庭、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关系在共治中走向和谐。
社群“合伙人”:专业力量浇灌社区“幸福花”
社会组织作为社群“合伙人”重要力量在小区开展活动。通讯员供图
社区深知社会组织是宝贵“外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成为整合资源的枢纽。“合家欢”、“襄童”、“益家人”等自治组织提供暖心服务;“尤我帮您律师工作室”、“咘可熊儿童偶剧团”则带来专业力量。尤其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组织的志愿参与,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些专业服务不仅增进了邻里信任,更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源头化解矛盾,使“多元共治”取代了过去的“单兵作战”。
骨干“合伙人”:网格穿起民生“千条线”
为精准服务空挂户与新居民,社区骨干力量被充分激活,形成独特的“网格+”服务网。网格员主动亮身份、公开联系方式,让居民诉求直通快办;“代办制”则为特殊群体雪中送炭——送证上门、协助开户、高龄补贴审核,服务无声却情深。巡逻队身影常在,民警、网格员与志愿者携手,让治安隐患无处遁形。
雍江国际小区架空层“好邻居手账墙”。通讯员供图
社区治理的温度更在活动中传递:“襄江小剧场”的少儿节目融入平安创建,滨江公园的模范事迹润物无声。架空层的“好邻居手账墙”用小小卡片汇聚民智;指尖上的“解忧杂货铺”小程序,已悄然解决68件居民诉求,推动非机动车道改造、路灯维修等6项民生工程落地——这些正是“主动治理”最生动的注脚。
襄江社区的“合伙人”实践,拆除了传统治理中条块分隔的围墙,让不同角色在共同目标下自然融合。它证明了最好的“接诉即办”,恰恰是让诉求尚未发生便已消弭于无形。当社区治理的引擎由被动响应切换为主动服务,一方水土所承载的,便是居民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