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吕鉴蕾 通讯员 胡子颜
七月,骄阳似火,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
7月24日10时许,在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金山街道的一处普通老旧民房内,38岁的程丽珍一边麻利地收拾房间,一边回复手机消息。“通常我中午都要去帮人做一顿饭,不去的话得提前发个消息说一声,费用按天计算。”程丽珍见有些怠慢了来访客人,连声歉意解释道。
在身边街坊邻居的眼里,她的丈夫徐和军是不幸的,一次意外让他成了植物人,从此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娶到了一位好妻子,用一份不离不弃的真情,默默守护着这个小家。
程丽珍在给丈夫喂水。通讯员 供图
祸从天降,家里顶梁柱崩塌
2019年12月11日,程丽珍永远不会忘掉这个平常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老公跟往常一样半夜起来,准备去食品厂上班,结果一只脚刚迈出大门,整个人就扑倒了。”程丽珍眼里闪烁着泪花,平静诉说道,“当时我只听到嘭的一声响,像什么东西倒地的声音,连喊了他几声都没有回应,赶忙起身走过去,发现他躺在地上……”
于是,程丽珍大声呼救,在周边亲戚家人的帮助下,迅速拨打120急救,并喊来了救护车。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大家手忙脚乱地把丈夫送往黄石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推进了ICU。
很快,医生经过诊断下达了“判决书”:突发脑溢血,你丈夫可能永远要在床上度过了。
遭遇如此巨大的打击,程丽珍只觉得眼前一黑。由于母亲也曾因脑溢血离世,当得知丈夫将因同样的原因成为植物人时,她完全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两个孩子,大女儿12岁,小儿子刚满8岁,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夫妻俩还在盘算着,咱起早贪黑辛苦点,多攒点钱,换套好点的房子……
对这个小家庭而言,丈夫倒下了,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就此崩塌。医药费、孩子照料、老人赡养……压力如潮水般淹没过来。那段时间,她曾独自一人茫然无措地推着电动车,在公路上走了整整一夜。身陷泥潭中,站在医院天台上,她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
76岁的婆婆在帮着准备午饭。吕鉴蕾 摄
死里逃生,笑着挑起这个家
“如果我这样一走了之,孩子怎么办?这个家可就真的没了!”
讲到这里,一向要强的程丽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滴泪珠从她的眼里淌了出来。擦干眼泪,生活还要继续。
“天塌下来我也不能放弃。”尽管医生的“判决书”字字锥心,外表柔弱的程丽珍却并没有就此沉沦,更没有选择逃避,她咬着牙把日子扛了下来。之后的四年里,她像被抽走了灵魂,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喂药、翻身、照顾孩子、打零工的流程,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
治病花掉了50多万元,几乎掏空了全部家当,整个家也几乎被拖进了泥潭。为了支撑家用,白天,她一边在村里当保洁员,一边照顾丈夫;晚上,安顿好一大两小后,她就去麻辣烫打工到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在麻木的循环里悄悄滑过。
直到2023年,一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彻底将程丽珍从这种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一天晚上,在给丈夫买药返程的途中,穿过隧道的程丽珍因长期劳累和视力模糊,骑着电动车一不留神撞到了旁边的马路牙子。“我当场就被甩出去一两米远,只感觉腰部一阵酸痛,眼镜也不见了。”回忆起那场车祸,程丽珍仍心有余悸,“所幸当时是晚上,来往车辆不多。”
也就是摔倒在地的那一瞬间,程丽珍忽然清醒过来:想想期待自己回家的孩子,想想时不时过来帮忙的哥哥姐姐,想想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婆婆,还有很多陌生的好人……原来这么久以来,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她艰难地站起身,扶起倒在地上的电动车,这么多年,第一次笑着跟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哥,刚骑车摔了一跤,人没事,也把我摔醒了:想明白了,生死以外,都是擦伤。”
心向阳光,生活开始在变好
从此以后,程丽珍像换了一个人,眼里开始有光,脸上也有了笑容。
程丽珍变了。她开始笑着跟街坊打招呼,给丈夫擦身时会轻声讲起村里的新鲜事,晚上打工时也会向顾客露出自己乐观温暖的笑容。村里人看着她的转变,都欣慰地舒了一口气。在她看来,这艰难的6年里,住在隔壁的大嫂、打工店的老板,还有众多的亲朋好友,在需要的时候,总能给予自己支持与帮助。这一双双温暖的援手,成为她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
听着程丽珍平静的讲述,今年76岁,一向沉默少言的婆婆忍不住直抹眼泪,“我是说那几天有些不对劲,原来是差点出了车祸。我这倔强苦命的孩子哟,如果不是还有你,咱这个家可怎么办!”“没事,没事,这不一天天在变好吗?”程丽珍连忙宽慰道。
有迹象表明,家里的情况也确实在一天天变好。大女儿今年18岁,学的是护理专业,眼看着可以自己独立了;儿子读初中,成绩还不错。“我自己从泥潭里走出来了,家里人也跟着慢慢走了出来。”程丽珍说,逢年过节,村里、街道,还有各级领导,都会过来探望,帮助解决生活的困难。她擦掉眼角的泪水,笑着告诉记者,一家人都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
丈夫的情况也有所好转,这些年身体健康状况持续稳定。“一开始他只有眼皮子能动,现在右手手指也可以活动了。”程丽珍贴近丈夫,俯身轻声问道,“和军,1是几?”“2是几?”丈夫吃力却顺利地伸出了一根指头、两根指头。她连连点头,舒心地笑了。窗外阳光正好。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不是为了所谓的名,更从不期望得到什么利,程丽珍只是一直跟着自己的内心在走。她重情重义,吃苦耐劳,守护着自己的家,也用行动诠释了爱、责任与担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