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绘就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07-24 17:34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舒璐、林静、张榆姗、袁磊)近日,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调研组一行赴宣恩县开展为期19天的调研,主要围绕宣恩县社会工作的重点领域作为研究议题。表明,宣恩县在社会工作上的实践和探索正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自2024年6月以来,宣恩县以实际出发,围绕基层治理、新兴领域党建、志愿服务等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域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宣恩路径”。

基层治理,共筑和美家园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宣恩县积极探索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全省第二大易迁安置点——沙道沟镇酉水情社区,治理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的力量。社区以党支部为核心,选派镇年轻干部组建“尖刀班”充实力量。将66栋居民楼科学划分为6个治理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小组,由“尖刀班”成员和社区“两委”干部共同担任党小组组长与专职网格员(AB角互补)。同时,从搬迁群众中优选20名党员中心户担任楼栋长(兼职网格员),成功构建起“党支部-片区网格员-楼栋长-群众”四级联动治理体系,确保搬迁群众全员纳入,显著提升了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服务能力。

椒园镇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数字乡村”平台,以“1+6+12+N”为架构,涵盖信息发布、党建引领、政务服务等6大核心板块。平台让群众享受“一键办理”50余项民生服务的便捷;基层干部通过“一套表”系统减负提效,利用“三务公开”功能线上高效收集民情民意;助力党组织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化、标准化;更创新性地通过“村民说事”、“随手拍”、“书记信箱”等模块,激发村民从“被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直接投身村级事务管理。

晓关侗族乡桐子营村杨家河片区创新运用“三三三”工作模式,成为“清洁家园”行动的典范。聚“三支队伍”合力: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召开小组会、院落会2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骨干率先垂范,带头整治祖坟推动殡葬改革;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建环境治理志愿队,利用废弃砖石建设“五小园”20余处。推“三项行动”攻坚:整治大碑大墓,采用“一拆二围三填四平五绿化”模式,整改散葬坟墓56座,新建30亩集中生态安葬点;整治乱堆乱放,建设小茶园、药园等20处,清理杂物堆150处、柴草垛54处;整治乱泼乱倒,统筹“厕污垃”治理,实现改厕改厨全覆盖,建立垃圾当日清运制度。建“三项机制”固本:推行分段包干责任制、月月评比机制,并将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自我管理”的长效治理模式。

a98f4e0f9a8937120e7416ba6cb59a1.jpg.jpg

晓关侗族乡桐子营村杨家河片区。

新兴党建,激发澎湃活力

面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宣恩县主动将党建工作向新兴领域拓展延伸,深入开展摸底排查,精准掌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底数,并通过单独组建、产业联建、区域统建等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珠山镇紧扣城关镇实际,着力提升新兴领域组织覆盖、网络覆盖和党的工作“三个覆盖”。结合经济普查,对辖区内3210家“两企三新”组织和215名新就业群体进行地毯式摸排。在此基础上,创新组建行业领域党组织12个,确保“两企三新”党组织覆盖率稳中有升。

在组织覆盖基础上,珠山镇积极拓展党建网络覆盖。联合县直单位组建物业管理、商圈服务等行业党委2个,成立动态性功能型党支部10个、流动党员“候鸟”党组织3个,构建起“行业党委+功能型党支部+流动党小组”的严密组织体系,显著提升组织覆盖质量。同时深化党的工作覆盖,统筹各方力量,选派32名党建指导员(其中非公和社会组织领域12名)下沉“两企三新”领域。成立全县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有效指导开展“三会一课”、组织选举、推优入党等工作,成功发展新就业群体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实现党的工作在新兴领域有效覆盖。

给新就业群体送清凉。

在珠山镇工农街社区民族风情街,设施齐全的“骑手之家”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这是该镇加强新兴领域阵地建设,实现“新”有所属、“新”享所需、“新”能所为“三新”联动的缩影。该镇投入400万元推进“1+7+N”党群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红色驿站”、“骑手之家”15处,划定专用停车位104个,整合各类空间设立“共享服务点”26处,一站式解决骑手换电、饮水、休息等日常需求,累计服务超5.5万人次。

针对新就业群体分布散、流动快特点,创新推行“候鸟归巢”行动,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组织“书记见面会”、“邻里健康行”、“温暖骑行梦”等活动27场次,召开专题调研座谈7场,收集意见84条,圆梦“微心愿”15个,解决门难进、标识不清等问题23件。聚焦外来新就业群体租房难、子女照料不便等痛点,推行出租房“旅店式”管理,完善共享阵地、小哥食堂、公益托管等5项服务,开设“暖‘新’学堂”6期,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4场,发放爱心礼包百余份。

志愿之光,温暖宣恩大地

在宣恩大地,社会志愿服务如和煦阳光,传递着爱心与希望,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025年“3·5”学雷锋巾帼志愿行动暨“雏鹰启航·宣恩有Young”公益集市活动现场暖意融融。“便民服务区”内,志愿者们提供义诊、义剪、义拍、心理辅导等贴心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爱心义卖区”里,来自全县各中小学校的“雏鹰”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热情洋溢,义卖闲置物品和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用纯真笑容为公益助力。“微心愿认领区”前,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现场认领困难学生的小小心愿,让梦想在爱心中绽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高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施的“守护桑榆”项目,将温暖精准送达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社工与志愿者定期走访探视,深入了解需求。志愿者汤芳悉心照顾邻居独居的张爷爷,得知老人希望安装监控方便子女远程照看的心愿后,立即帮忙选购设备、安装调试。如今,远程视频拉近了亲情距离,也降低了老人独居风险。截至目前,“守护桑榆”项目已为特殊老人解决实际困难47个,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服务11人次,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发放物资价值3万余元,并投入100万元改建歌乐城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宣恩县在社会工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晶,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宣恩县将继续坚持和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对新兴领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力度,奋力绘就山区县域社会发展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