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IMO夺冠,经开外校两名学生创历史!日常切磋里藏着哪些奥秘?

极目新闻 2025-07-22 09:57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陈道林

实习生 李美琳

近日,第6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成绩揭晓,中国队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参赛选手全部将金牌收入囊中,展示了中国数学竞赛的雄厚实力。在这6名参赛选手中,有三名来自武汉,他们分别是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徐祺铭和谈弘毅,以及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邓哲文。

两名学生创IMO历史

据悉,来自武汉市两所学校的三名同学同时入选IMO中国队并全部摘得金牌,在IMO中国队参赛记录中尚属首次。在此次竞赛中,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的谈弘毅同学发挥出色,以40分的优异成绩位列世界第6;徐祺铭同学同样表现不俗,获得36分,排在世界第12名。最终,中国队以15分的优势反超,在7年中6次斩获IMO团体总分第一,经开外校两名学生也斩获金牌。

徐祺铭(左),谈弘毅(右)

在2024年,徐祺铭曾入选IMO国家队,并荣获第65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他因此成为湖北省首位高一、高二连续入选IMO国家队的学生。这也是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的第3枚金牌。

取长补短共摘金牌

7月21日,徐祺铭和谈弘毅回到经外高中的校园探望师生。

“初中我们就是一个班的,高中也同校同班,这一路走来,相互认识、相互帮助,情谊很珍贵。”谈弘毅说,在学习上,两人各有千秋。徐祺铭思维稳重,解题步骤严谨规范,他则思维活跃,常常能想出新颖独特的解法。

有时遇到一道难题,他们会围坐在一起,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徐祺铭的妈妈笑着描述:“数学在解法上是百变的,徐祺铭有了想法的时候,可能谈弘毅又有另一种解法,要是谁不服谁,那可能还会有些争论呢。”正是这种思维的激烈碰撞,让他们能够取长补短,结合彼此的想法,得出更优的解答。“大部分题目在与同学、老师讨论后基本都能解答。”

谈弘毅告诉记者:“徐祺铭给我的主要感觉就是踏实。只要他声称做出来的题目,我们都非常相信他,而且他几乎从没有扣过过程分数,解题步骤写得非常严谨,这方面我确实得向他学习。可能在某些题目上,我的思维会稍微快一些,能想出一些新点子。”

2024年,谈弘毅曾在国家队选拔中失利。他表示:“那是我考试第一次选拔失利,当时我就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的水平还有不足。”但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选择遵循老师和学校的教导,努力学习沉淀。“今后一年,我继续努力,每天都能克服一些困难,获得一些进步,最终的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谈弘毅凭实力斩获金牌。“数学首先是一份热爱,我喜欢数学,再加上在这方面有点天赋,我相信天赋和热爱结合起来,会对我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他说:“只要平时努力,最终的结果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在意料之中。”

对于未来,谈弘毅也有自己的思考:“接下来,我可能会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去研究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当作为爱好者的时候,我觉得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我能看到数学题新的方面,也会有新的想法,去发现数学的美好。”

学校及早发现、全力托举

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执行校长李轶在谈到学生的培养时,语重心长地说:“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这需要教练和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心去发现、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他认为,两名学生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学校的荣誉、个人的荣誉,更是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和湖北省的荣誉。

执行校长李轶带领经外超常教育中心数学竞赛教练李忠羿老师、何奇老师、高二年级主任胡海东接机

李轶校长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到竞赛中来,他说:“大家其实都有这样的机会。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他表示,经开外校一定会继续秉持包容开放的姿态,为这些学有所长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托举他们的成长。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致力于让每个选择经外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发挥特长,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以开放的姿态、顶级的资源,全方位赋能,愿意与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的老师精诚合作,为每一个有特长的经外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他们登上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