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创新成果转化潮澎湃链博会

新华社 2025-07-19 15:08

首设创新链专区,创新元素密集亮相,100余项首发首展首秀,比上届增加10%;14家部门、机构和企业参展创新链专区,既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也有我国主管部门;一批中外科技领军企业参展参会……

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创新链专区迎来首秀,进一步展示我国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7月17日在先进制造链展区创新链专区拍摄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5吨/天氢液化器模型。新华社记者陈朔 摄

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科技创新迈向纵深的关键一跃

氢是最难液化的气体之一,液氢技术与装备将在氢能“制、储、输、用”关键的储运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届链博会,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基于液氢技术的氢能产业链展示”在先进制造链展区创新链专区亮相。

“作为科研机构代表在首次设置的创新链专区参展,是几代科学家科技创新接力攻坚的结果。”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忠军介绍,立足国家工业基础与新兴产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企业密切合作,科研团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化。

“相关关键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商业航天发射、超导和大科学装置等领域,也带动了制冷行业等产业发展,涉及诸多上下游企业。”胡忠军说。

从液氢技术到储能技术,从航空制造到信息通信……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奔向“生产线”,实现科技创新迈向纵深的关键一跃。

“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链博会致力于推动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希望大家用好这一平台加强交流合作,畅通创新供需通道,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睡美人”化身“弄潮儿”:架起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桥梁

C919的垂尾、吊挂、后机身前段、APU舱门,A320系列的机翼及机身……在蓝天上翱翔的许多身影,都包含“中国制造”的元素。

本届链博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民机集中展示了其打造开放式供应链的最新成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民机现场工作人员肖景昶介绍,航空制造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航空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肖景昶认为,大量锁在柜子里沉睡的优质创新成果,如同“睡美人”,亟需突破“不会转”“转化难”“效率低”等实际情况,成为勇立创新涛头的“弄潮儿”。

本次链博会,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展示覆盖68万件存量专利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利盘活系统,目的就是解决成果转化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和商业运作困难等问题。

“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科技水平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说,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是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

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创新“朋友圈”越扩越大

在创新链专区参观,最大的感受是:创新绝不是科学家们的“独角戏”,而是一场“接力赛”——科研机构负责“起跑”,企业完成“冲刺”,链博会恰似一个巨大的“交友平台”,不论是科学家还是经理人,大家在这里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并且随着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创新“朋友圈”越扩越大。

本届链博会上,一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首次亮相。作为链博会的“新朋友”,英伟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联合多个生态伙伴展示AI发展新成果。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链博会开幕式上说,中国的开源AI是推动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让各国和各行业都有机会参与这场AI革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大步走向智能世界当中。”参加本届链博会的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执行官阿塞多表示,链博会这一平台对于推动贸易、实现合作、促进创新,实现更加清洁和智能的制造业非常重要。

从“卖产品”到“卖创新”,从链博会这一窗口,可以感受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之变。当创新链与产供链深度融合,不仅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更勾勒出人类共同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这场科技与产业的“交响乐”,值得世界聆听。(记者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