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锦 万雨璐)7月17日,笔者从红安县获悉,日前,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之翼”社会实践团来到红安,开展历时三天的红色文化洗礼之旅。
寻根·铸魂——在革命圣地叩问初心
“化之翼”社会实践团成员顺利抵达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在气贯长虹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站在纪念碑下庄严默哀。实践团成员万雨璐说:“革命烈士的牺牲并非终结,而是将革命精神熔铸成红色基因,深深烙在大别山人民的骨子里”。
成员们重温誓词。吴祥宇 摄
浸润·传承——对话非遗守护者的匠心
实践团成员走进“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与红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纺织技艺传承人黄珍兰、陶文成母子进行深入交流。
陶文成这样说道:“传承非遗就是要甘坐冷板凳,现在年轻人愿意来了解非遗大布,但是普遍‘三分钟热度’,希望当今青年一代要培养耐得住寂寞的品格。”
实践团成员学习红安大布。 吴祥宇 摄
赓续·守护——探寻家书里的信念与六十载坚守
随后,实践团成员专程来到七里坪镇观音阁村采访秦光远将军的侄子秦秋平,探访秦光远将军一封家书的故事。一封封家书为观音阁村的革命底色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团成员采访秦秋平。吴祥宇 摄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红安县光荣院拜访“英烈守护人” 、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姜能山老人。姜老为大家讲述了他义务为红军烈士守墓60多年的初心,寄语青年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紧跟党走”!
与姜能山交流。吴祥宇 摄
“大别山的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奋斗的史诗,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不屈的精神,让我们从脚下的土地汲取力量,把大别山精神化作攻坚克难的勇气、干事创业的锐气、服务人民的底气,在各自的岗位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 ‘红旗不倒’的传奇!”实践团带队老师张锦深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