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王艳梅 通讯员艾东 许铮
钻机轰鸣,穿透恩施七里坪的层云;地热勘察,44℃温泉从地下喷涌而出;百米崖壁,“蜘蛛人”为五峰公路系紧“安全绳”……七月盛夏,鄂西大地热浪翻涌,历经60余载风雨锤炼的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七大队”)“铁军”们,正奋战在130多个项目工地一线,用汗水书写着地质“传奇”。
2025年上半年,七大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新增合同额4.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度目标的86.3%。通过“项目链”延伸“产业链”,七大队以“找矿-采矿-修复”“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应急处置”“生态环境调查-监测-设计-治理”三大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力打造湖北资源保障主力军。
钻山探水:页岩气喷涌“蓝焰” 地热井激活“绿能”
在恩施七里坪镇,湖北省地质局首个水平井钻探及压裂试气一体化工程,鄂恩页2HF井的排液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这口刷新省内纪录的水平井,揭开了恩施北部4000亿立方米页岩气资源潜力,可满足全国近一年的天然气需求。
鄂恩页2HF井施工现场
在宜昌点军区土城乡曹家畈村,44℃温泉以每日超3800立方米的喷涌量奔腾而出,作为全省自涌量最大的地热资源之一,其富含的氟、偏硅酸等有益元素,特别是全国第一的钡元素含量,为清洁能源之都点燃“地热引擎”。
近年来,七大队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目标,推动宜昌市成立全省首个市长任组长的找矿领导小组,设立3000万元地勘基金,新探明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3500亿元,推动8个矿权出让,成交金额合计8.5亿元,助力打造鄂西页岩气,宜昌磷矿国家级资源基地,夷陵石墨、远安铜矿、长阳锰矿、兴山钒矿等省级资源基地。
攀崖防灾:78根铁桩固滑坡 960双“天眼”守安澜
在宜昌市秭归沙镇溪镇张家红屋场滑坡治理工程现场,78根抗滑桩如“巨人手臂”,将威胁G348国道、学校及居民的滑坡体牢牢锁住,这是七大队“铁军”们50天昼夜奋战交出的“安全答卷”。
五峰全域公路沿线地灾治理项目“蜘蛛人”正攀高作业
在五峰“7·8”山体滑坡现场,“蜘蛛人”悬吊百米绝壁,以钢网锚索为山河“缝补伤口”;全队76名技术员在梅雨季节“驻县包乡”24小时驻守前线,960处自动化监测站点、3329台套设备实时监控织就“安全网”,完成应急处置67处、巡排查571点次;远安县洋坪镇暴雨夜组织村民“闪电式”撤离,及时避开滚落的巨石……
近年来,七大队成功避险及有效预警地质灾害24起,累计对1190处突发性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和妥善处置,守护3万余群众安全,避免经济损失超10亿元,荣获了“全省地质灾害成功预警先进单位”称号。
点绿成金:一张图智护地下水 生态笔绘就“长江锦”
在宜昌市“全市地下水监测一张图”上,300多口监测井数据实时跳动,为宜昌申报全国首批及全省首个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提供技术支撑。在神农架龙降坪,15处“生态伤疤”历经三个月的治理修复,蜕变为龙降坪旅游环线上的“翡翠屏风”。
神农架林区木鱼镇龙降坪旅游环线边坡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近年来,七大队谋划落地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2.82亿元,储备近5亿元,实施了沿长江7个典型化工园区地下水评估,关停搬迁化工企业土壤采样,“土壤三普”、黄柏河及清江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环保项目,将“地质处方”写入“长江大保护篇章”,见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宜昌秭归县G348重点路段崩塌落石隐患治理、五峰和夷陵全域公路沿线地灾隐患治理等项目金额超2亿元;宜昌夷陵区艾美酒店地热勘查项目金额1636万元,打破全省地热单井合同额纪录;神农架林区白垭磷矿区磷矿勘查项目金额6750万元,提交资源储量超1500万吨,为林区带来潜在经济价值超50亿元……四年间,七大队年收入从3亿元跃升至5亿元,年均增速达17%,实现产业结构向聚焦主责主业的中高端转型。这些成绩既是七大队以专业实力赢得的“信任勋章”,更是七大队服务湖北支点建设的“地质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