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故里活力升腾 ——张湾区工业遗存与山水资源交融焕发生机

十堰日报 2025-07-14 08:32

本报记者 孟建锦兰璐

“从空中俯瞰方滩乡风景,像是打开了新世界。”7月12日,在张湾区方滩乡云水方滩滑翔伞基地,市民张丽与教练同步起跑,从海拔571米的起飞点一跃而下,随后腾空而起,尽情享受云端魅力。

不远处的草坪上,一顶顶露营帐篷如雨后春笋,游客们惬意围坐,享受“诗意慢生活”。

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如今在张湾区已成常态。当钢铁工业的厚重肌理与山水自然的灵动韵律相遇,这座老工业基地以“串珠成链”的智慧,让东风汽车工业遗存与城郊山水资源深度融合,在“工业锈带”向“文旅秀场”的转型中,焕发出蓬勃活力。

从静态观赏到沉浸体验

“一壶清茶配好书,抬头就是堵河风光。”7月12日,在方滩乡云水方滩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见山茶舍”,市民陈曦正与朋友乐享周末休闲时光。

作为全省首个落户乡村的新华书店合作项目,这个以“书香+茶香”为特色的空间,自2023年开业便成网红打卡地。“从城区开车过来仅需30分钟,花海草坪相伴,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与远方。”陈曦说。

享有“十堰小漓江”美誉的云水方滩休闲度假旅游区,是张湾区践行“两山”理念,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

近年来,张湾区着力突破传统观光模式,以特色体验、新奇活动、精品民宿为抓手,推动旅游与体育、教育、非遗、演艺等元素跨界融合,让游客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沉浸式体验”。

在该区柏林镇知雨轩田园综合体,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百余名小学生正围着古法榨油坊发出连连惊叹。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抡起木槌撞击榨槽,金黄透亮的菜油缓缓渗出,石磨碾压、木笼蒸坯、谷草包饼等传统工序,成为孩子们眼中生动的文化课堂。

“我们把3处传统村落、2条生态溪流与田园风光串联,打造全季旅游线路。”柏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自然教育”的特色,让这里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之选。

从锈迹斑斑到活力绽放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2D美陈墙上的东风卡车彩绘与实景老巷相映成趣,马灯、芦席棚等老物件镶嵌在墙缝里……走进位于张湾区花果街道的东风故里街区放马坪文化古巷,时光仿佛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作为东风故里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马坪文化古巷曾深度融入东风公司的生产生活。如今,这里成为十堰城区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文化古巷。

花果街道64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忠介绍,为保留历史文化痕迹、增强观赏性,放马坪文化古巷在改造过程中,精心修缮了2D美陈墙,巧妙镶嵌马灯、芦席棚、东风车、老石磨、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时代印记鲜明的代表性物件。这些元素不仅承载着东风职工的深厚情怀,更成为街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东风故里史料陈列馆,市民崔先生凝视着一台锈迹斑斑的锻压机床模型,眼眶湿润:“这里的每件工具都镌刻着父辈们用青春浇筑汽车城的记忆。”

陈列馆讲解员介绍,展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还原、影视欣赏等多种形式,多维度展现东风公司的创业史、奋斗史与发展史。

在红卫街道东风公司60厂片区,昔日锈迹斑斑的老厂房,如今成了夜市聚集地。“我们采用汽车工业风的装修方案,力求保留厂区的原始风貌。”“旧厂区”烧烤店老板王兆虹告诉记者,“夏季客流高峰时段,一天可接待120桌客人,有不少客人专程带着父辈前来寻找往昔记忆。”

如今,这条特色街区已聚集30余家特色商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厂房的沧桑剪影与现代霓虹交相辉映,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时光博物馆”,更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成为驱动“夜经济”的强劲引擎。(下转2版)

游客在云水方滩国家航空飞行营地乘滑翔伞俯瞰,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