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抢”来5个百亿项目 ——看襄阳何以升腾招商引资大气场

湖北日报 2025-07-13 08:31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汪璐 吴宇睿 通讯员 范宜洪

7月9日,总投资200亿元的兴发保谷磷化工产业园正式开工。这个重磅级招商引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

今年1至6月,襄阳市签约项目417个,合同总投资266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是近10年来签约百亿级项目最多的一次。

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市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市领导挂帅成立10个市直招商团队,全领域、全要素、全地域统筹,以资源、环境、产业、乡情等为纽带,“抢”回了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实项目。

好资源、好环境带来好“钱”景

百亿级磷煤项目联袂而至

7月7日,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离厂房不远处,已腾出一片千余亩的空地,将用于建设磷化工绿色化工循环产业园。

该公司由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图控股”)并购宜城某化肥企业成立,经过10多年发展,年产值已达30亿元。

在刚刚举行的襄阳市二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云图控股与宜城市政府签订120亿元投资协议,新建磷化工绿色化工循环产业园,生产磷系新材料、新能源等产品。

追投的背后,企业有着自己的考量:襄阳磷矿远景储量超过30亿吨,矿化一体降低原料成本;铁水联运通江达海,降低了物流成本。

资源、交通等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让一家家企业动了心。

湖北联投集团投资300亿元,在宜城新建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兴发集团“豪掷”200亿元,在谷城建中部最大的磷化工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中安燃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宜城投资38亿元建设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50亿元……

一个个大项目联袂而至,襄阳正在加速崛起千亿煤磷化工产业。

“三顾”北京摘“星”而归

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花落襄阳

“你们怎么来了?”5月12日,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驭星”)董事长赵磊出差回公司,看到守在门口的几位熟人,十分意外。

熟人是襄阳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守门只为进一步洽谈项目。

航天驭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生产卫星地面站、提供全球化卫星在轨服务的企业,类似一家“卫星4S店”。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卫星地面系统高端装备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消息传出后,国内多个城市纷纷上门,其中不乏东南沿海一线城市。

襄阳从去年9月开始接洽,先后见面10余次。5月12日,得知外省某市有新动作,小分队当日飞往北京。

赵磊提出,需要一块无电磁干扰的测试场地,东津新区很快找到合适地块;精密设备生产需要本土化配套,襄阳筛选了一批企业供对方选择。最终,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落户襄阳,湖北省和襄阳市配套基金1.3亿元。

入区协议、基金协议,火速落笔;项目场地,电磁干扰测试,顺利过关。项目将于7月底开工建设。

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各招商团队瞄准新兴产业,紧盯头部企业,吸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智能驾驶设备研发生产的行业“隐形冠军”,拟在东津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极目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及运营园区。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的应用场景、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现成的厂房、配套基金,让我们充满信心。”该公司销售总监马冀说。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襄阳市科技局引进陕西宝塔星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建卫星遥感数据中心;襄阳市政协引进四川轻绿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建氢能产业园……

小项目也是好项目

“满天繁星”一样璀璨

7月7日,湖北创星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机器正在嗡嗡运转。这个年产4800万片LCD小尺寸屏幕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3个月。

2024年春节前,在外地打拼多年的张安伟计划返乡投资建厂。“刚刚起步阶段,项目不大。”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东津新区招商公司,想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东津新区大湾区工业园租个不到800平方米的小厂房。

东津新区招商团队没有嫌弃项目小,跑前跑后帮他解决场地和手续难题。

随着企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今年年初,张安伟决定把步子迈大些:租3000平方米厂房,建3条生产线。

正月初七,东津新区招商团队陪着张安伟实地考察。“刚好,我们最近腾出来一批空置厂房。三、四层楼加在一起,大小正合适。”招商人员孙剑鸣翻着手上的园区信息,把厂房位置、产业政策、周边配套等讲得实实在在。

“就是这里了!”张安伟当场拍板。今年5月,项目正式投产。

“小项目,我们也要实打实地扶成好项目,才能为东津新区提供持续动能。”东津新区招商公司董事长曾子鉴表示,仅上半年,东津新区就引来10多个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不怕小,就怕孬;不怕晚,就怕无。襄阳市积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打好乡情牌,算好成本账,配套产业链,当好“店小二”,招引了一批批小而实的项目,进一步夯实襄阳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