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外资机构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央视网 2025-07-12 15:11

央视网消息:在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开放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外商独资公募机构频频推出各类基金产品,加快产品落地步伐,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外商独资公募基金通常是指由境外金融机构100%控股,在中国境内设立并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公司。

今年以来,路博迈基金、富达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9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新发产品共31只,新发规模为358.80亿。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增长了138%,规模增长43%。其中,债券型基金成为外资公募重点布局方向之一,新发产品涵盖中长期纯债、混合债券、被动指数债基等多个细分类型。权益类基金方面,不仅布局主动管理产品,还积极推出指数增强、被动指数等产品,体现出对中国股市中长期投资机会的认可。

在近期热门的港股市场,外资公募基金也抢先布局。

外资公募机构频频注资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外资公募机构不仅在产品布局上持续发力,更通过增资扩股抢滩中国市场,彰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与长期看好。

今年以来,外资公募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摩根士丹利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公司已完成两次增资,注册资本从2.5亿元人民币扩充至9.5亿元人民币,累计增加了280%。另一家2024年新展业的联博基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注册资本由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5亿元人民币。另外,外资基金机构在京沪等地投研中心加速建设,本土化产品占比已提升至83%。

除了真金白银注资和回购,外资公募机构通过长期深耕中国市场,不仅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更积极向全球投资者推介中国资产的价值与潜力。路博迈基金在研报中指出,2025年中国资产在制造业优势、人民币升值潜力、企业盈利改善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展现出强大的投资价值。富达基金7月3日发布的研报表示,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及其供应链、工业自动化和医疗健康等领域中,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结构性角度看,中国的创新动能持续迸发。

我国金融开放持续推进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外资持股比例,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陆续显效,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

7月8日,债券通“南向通”首次扩容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进一步提升了外资机构来华展业的便利度。而时隔一年多,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30日再次启动QDII额度扩容,大幅提振了外资公募机构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步伐加快,多家外资公募也在积极筹备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并已着手参与基金互认业务,通过将更多海外基金产品引入内地,持续深耕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