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梅国强的传承弟子吕文亮追忆恩师,“育人救人是他一生最开心的两件事”

极目新闻 2025-07-08 15:04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陈依

实习生 姚博涵 徐婧凌 陈培昕 冯紫妍

“梅老师平生有两大比较开心的事情,一是他带的学生学业有成,传承衣钵,弘扬中医。二是病人病情好转,他就很开心。”回忆起恩师,传承弟子、长江学者、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吕文亮说。2025年7月7日15时52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梅国强同志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87岁。

梅国强

他一生都在不断学习

“我是20多年前开始跟随梅老师学习,他当时已是知名教授,在伤寒学方面已造诣很深了。我那时也是教授了,但跟着梅老师学习,有很多收获,使我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更新,增加了我的发展后劲。”吕文亮说。

2000年左右,国家启动了名老中医师带徒的工作,吕文亮作为梅国强的首批传承人,开始跟随梅国强学习,主要学习经方在中医内科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吕文亮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梅国强的做学术做学问的精神始终影响着自己。

梅国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立志从医。“梅老师的父亲当初就在黄陂乡间行医,医德也很好,梅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吕文亮说。1956年,梅国强考取武昌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西医临床课程。1958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湖北中医学院,从此踏上系统学习中医之路。1962年被选入学校师承班,师从一代伤寒名家洪子云,自此与《伤寒论》结下了不解之缘。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

“梅老师一生都喜欢读书,他最喜欢诵读典籍,钻研经典,一般人达不到他的高度和深度。”吕文亮说。他告诉记者,梅国强还会写诗文,在很多重要节点,老先生都会写诗,例如七一和八一他都曾作诗。梅国强还十分喜爱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吕文亮教授与恩师梅国强(左)教授合影

最让吕文亮印象深刻的是,梅国强的求真爱学,特别在医学方面。他告诉记者,梅老师活到老,学到老,每年都有进步,永远有求真求实的精神。“我经常和梅老师交流学习,在向他请教问题上,他的分享都让我们深受启发。”吕文亮说。他告诉记者,在古方新用方面,如病毒性肺炎疾病方面,梅国强就挖掘了麻杏石甘汤新的应用特点。

育人救人是他最开心的两件事

“他认为病人找我们医生看病抱有期盼。在这方面,我们对待很多病人都要有耐心,以及用心。这样无论是从治疗还是安慰方面,都会有利于病人的病情好转。”吕文亮回忆。1964年毕业留校后,梅国强便开始坐诊看病,坚持了60多年。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湖北省中医院、武汉市中医院等多地,他都曾出诊过。2025年3月,他还在出诊。

吕文亮告诉记者,梅国强平生有两大开心的事情,一件便是救人。“听到病人的各个方面有好转,或者是痊愈的消息,他就很开心。”吕文亮说。他告诉记者梅国强一生是一个仁爱又谦和又有大德和胸怀的一位长者。“他没有过多的个人生活,在个人方面他也不追求什么,淡泊名利。无论是在我们学校还是全国同行中,他都享有很高的赞誉。”吕文亮说。据他介绍,梅国强还十分包容宽厚,包括对中西医以及国外同行,他都十分注重各家之长协同合作。

梅国强

另一件让梅国强开心的事情便是育人,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学生更是遍布海内外,亲自指导带过的学生约有百余人,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行业领军人物。希望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鼓励和殷切期盼,深深影响了吕文亮等弟子在中医药道路上的成长。“在北京、湖北、广东、陕西、甘肃等地都有梅老师的学生,我们这些弟子的弟子都受到了梅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吕文亮说。

吕文亮教授与恩师梅国强(右)教授合影

教诲犹存,垂范千秋。吕文亮告诉记者,老师逝世后,弟子们都悲痛万分。“我们现在要继承梅老师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进一步弘扬老爷子未竟的事业,弘扬中医事业。”吕文亮说。他向记者透露,他们将系统梳理梅国强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医德医风等,更好地传承梅国强的中医精神,发展中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