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党课太接地气了!县委书记讲政策、乡镇党委书记教方法、村党支部书记谈落地,让我们既明白了‘为什么干’,又学会了‘怎么干’。”7月2日,在参加公安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后,斗湖堤镇镇长王超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悟。这场别开生面的党课,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用生动实践案例、详实数据,为全县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入脑入心的作风建设课、案例实操课、发展动员课。
让作风强起来
党课现场,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回顾了一组数据:“自《县委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条措施》实施以来,上行文件按期办结率环比提高50%,文件签批平均耗时缩短40%,公安县性会议时长平均压缩30%以上。公安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章立制33条,从制度层面扎紧作风建设的‘笼子’。”
公安县加速构建县负主责、县乡村组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四级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深化“两段集成、两端发力”四级基层治理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四类动态成闭环、三类组合快处置、两个部门收信息、一本台账管统筹”的“4321”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全面下沉,矛盾纠纷逐级解决。
从精简会议文件的“减法”,到制度建设的“加法”;从治理体系的“重构”,到服务效能的“升级",公安县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让干部沉下去
“以前灯坏了,黑灯瞎火,走路开车都悬着心。现在路灯亮起来,出门心里就踏实了。”站在自家门前,望着重新亮起的路灯,埠河镇双合村村民吕祖国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今年5月,埠河镇包村机关干部罗炎在走访时得知了村民们的这一困扰,迅速与村 “两委” 商议解决方案。最终,通过联系本村一位生产太阳能路灯的乡贤,由乡贤捐助、村集体自筹安装费用,完成了路灯的更换,让村民们告别了 “摸黑出行” 的日子。这一盏盏重新亮起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出行路,更映照出埠河镇“一组一月一小事”行动留下的温暖印记。
埠河镇农利村人口多、耕地少,合并后遗留问题多、重点人群多,基层治理难度较大。通过“一组一月一小事”双下沉活动,解决了碎石路铺设、路灯维修等一批民生小事,该村党支部书记江银涛在会上感慨地说:“‘一组一月一小事’,让群众的‘小声音’有人听,通过办好‘小’实事,捂热‘大’民心。”
“走访要有‘婆婆嘴’,办事要当‘ 飞毛腿’。” 埠河镇党委书记郑涛在公安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分享道。他详细讲解了 “访、议、研、评” 四步工作法,而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的“民生实事进度图”,让与会者直观感受到了“一组一月一小事”行动,沉下去的不仅是干部的身影,更是干部的心;解决的虽然都是老百姓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眼前事、身边事,但更是干群之间那道无形的墙。
抓好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公安县积极开展组级“三项改革”,建立“两段集成、两端发力”四级基层治理工作机制,试点推行的“一组一月一小事”行动,将干部的精力和资源下沉到最基层。公安县“四大家”领导带头领办民生实事34件,目前已办结14件。同时,组织1630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开展认岗服务613个、认事领办217件、认亲帮扶177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
让发展上台阶
“之前一到梅雨季,田里就渍水,新建的泵站排水效率高,终于能睡安稳觉了。”黄山头镇种粮大户陈书涛的安心,源于公安县大力开展的水利建设。2023年以来,公安县抢抓国债机遇,推进覆盖14个乡镇的灌区改造工程,构建起设施完备、节水高效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如今,汩汩清流润泽沃土,142.2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干部作风的转变,带来了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像工商注册等方面,开发区干部直接帮我们跑腿办妥了,效率特别高,比我们预想的落地时间至少提前了两个月,这让我们能把精力都集中在设备引进和安装上。”荆州市鲁华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小华对公安的优质服务印象深刻。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倍减”“一窗通办”等举措落地生根,“保姆式”服务全程护航。亮眼数据见证改革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签约项目60个、协议引资额31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个。入库开工项目17个、投产项目25个,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完成投资额72亿元,居全市第三。1—4月,10项总量指标、11项增速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列全市第二。(来源:公安县融媒体中心、公安新闻网)